導語:先說購物中心,人口不到700萬的吉隆玻(雪隆區),2017年購物商場已達252間。之前有專家預估到了2018年底,全馬另有102間新商場投入營運,其中大部分落在雪隆區,如此推估,當前吉隆玻購物商場間數應當不少過300間,也就是說今天的吉隆玻每2.5萬人就有一座商場。
管理與人生
繼「東海岸鐵路計畫」(ECRL)之後,首相敦馬決定重啟「大馬城計畫」(Bandar Malaysia)!大夥如果不建忘,那麼就應該還記得希盟勝選後,曾被各界批評為大白象計畫的工程;如今換了領子,改了袖口,逐一投胎成功!
重新啟動東鐵、大馬城,表像上是好事;其一、可以創造就業機會;其二、有建設就必然帶動周邊產業及整體經濟發展;其三、「宏偉的建築」可以樹立國家新形象(這是老馬一貫的認知)。希盟政府也說了:「大馬城,將來會被塑造成『新城市』的典範」。這麼開心的事,按理說,我們應該樂觀其成,但不知為什麼,我心中有著更多的隱憂!
大馬城所在地是前軍事基地,由於國陣政府多年的努力,吉隆玻都市快速發展,這塊當年在郊區,總面積達486英畝的地段,如今向吉隆玻市中心靠攏,當然極具開發價值!
原先大馬城的規劃是隆新高鐵的終站;是一個以交通樞紐為導向的多功能發展計畫;建成後,這個土地面積2117萬平方尺的空間,將蓋上總面積9000萬平方尺的建築;理所當然的,這座龐然大物將形成結合金融、商業、貿易、旅遊、購物商場、居住等複合式多功能的新城鎮,整體計畫預計15年完成!
大馬城,這個宏大的計畫為何讓我心生隱憂?因為我看不到15年後吉隆玻都市發展藍圖!吉隆玻是靠人口堆砌起來的年輕城市,萬一人口增長和交通規劃不如預期,那麼大馬城會是吉隆玻的一場災難!
先說購物中心,人口不到700萬的吉隆玻(雪隆區),2017年購物商場已達252間。之前有專家預估到了2018年底,全馬另有102間新商場投入營運,其中大部分落在雪隆區,如此推估,當前吉隆玻購物商場間數應當不少過300間,也就是說今天的吉隆玻每2.5萬人就有一座商場。這等高密度,造成雪隆地區商場嚴重過剩;今天商場鋪位出租率達100%的購物中心,不會超過15%;但鋪位出租率少於50%的商場不少於一半,所以今天您可以用RM2 /平方尺不到的租金,在商場內租到店鋪(當然前提是你承租的面積夠大)。原本已經過多的購物中心鋪位無法消化,新的購物中心還不斷興建中;到時大馬城建竣,剛好是壓死雪隆地區購物中心的最末一根稻草!
再說旅遊、金融、商業、住宅中心;大馬城建竣後,很有條件取代目前KLCC周邊黃金三角地帶、滿家樂(Mont Kiara)周邊、以及規劃中KL Metropolis等地區的商業、辦公、住宅大樓!9000萬平方尺的龐大推案量投入市場,將使得這些黃金地段的購物中心、商辦大樓及住宅等產業被取代,進而面臨泡沫危機、房價崩盤!但也可能,吉隆玻房地產業與購物中心的泡沫化,會早於大馬城建竣之前。
最後,再談一談市區交通規劃;吉隆玻的大樓興建,幾乎與「交通環境影響評估」完全扯不上邊。根據維琪百科資料,今天吉隆玻高度超過100公尺的摩天大樓(這是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的定義)達到679座,而超過150公尺的摩天大樓,達到102座。扣除高度發展的中國不計,排名僅在香港、紐約、杜拜、東京、芝加哥之後,世界第10,但以上城市除香港外,城市面積都比吉隆玻大得多!況且今天吉隆玻高樓的數量還不斷在攀升當中。
我們很有本事蓋起106交易塔(The Exchange 106,前稱敦拉薩國際貿易中心)、國油雙峰塔、吉隆玻118(KL 118),以及679座百公尺大樓;各位,這一棟又一棟市中心的超高大樓,圍繞著他們的馬路都窄的可憐。看看國油雙峰塔四周道路,比南利路、檳榔路、安邦路、嘉炳路,這些道路根本無法疏通這個吉隆玻黃金三角地段的車流和人流。
大馬建築法規有規定,每500平方尺的商用營業面積,必須規劃一個停車位,這一項立意良善!但如此一來,9000萬平方尺的大馬城就必須規劃18萬個停車位,就算打個折,將來10萬輛汽車進出大馬城,其周邊交通道路的擁堵,又會是怎麼樣的一個景象?這時候KDK飛行車可能真得派上用場了!
所以吉隆玻交通問題、房地產與購物商場泡沫化問題、KLCC周邊黃金地段被取代等問題,都是推動「大馬城計畫」應該同時考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