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立之美
形態/意涵:對立的美是介於盆景形態與盆景意涵之間的美,形態顯性的美是盆景的畫面所呈現給我們的一種賞心悅目的視覺上的第一感受,意涵之美則是這盆景說帶給我們視覺體驗之外的感受!
欣賞盆景
利用比較通俗一點的方式來形容,就如同我們看見一個女孩子,當你覺得她"很美"的時候,第一眼的這視覺觀感是她所給你帶來的形態之美,然後我們從這女孩子的言行舉止中看到她所表達出來的內心思想,你就能夠從中看出這個人是不是有她內在美——既意涵之美。
對盆景的觀察也是這樣,要從基本的形態之美轉換提升到意涵之美,確實並非易事,它需要觀賞者和創造者去慢慢摸索。
由案例開始分析
下面5圖分享的盆景創作過程是系魚川真柏整姿造型過程(閱圖即可)
當我們在欣賞盆景的的還是會,可以嘗試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們應該欣賞什麼?是枝葉的鮮活翠綠?還是樹木幹身所呈現的蒼勁古樸?還是欣賞盆景樹木山石的配置?
真柏造型前
這些想法也許都沒有錯,對於盆景的美麗,我們不妨將其分為兩個不同的層面來思量考慮,第一層面就是它的形態之美,第二層面示意它的意涵之美(自認為意涵的表達會比內涵更為貼切)。
造型之後
我對盆景的研究也沒有很久,當前追求的盆景之美感更多的還存在於形態之美,看起來這層面似乎非常表面,但這些表面化的東西其實也並非易事。每一件完整的盆景作品,都會有它的敍述性,從栽培的經歷,以及作品的表現風格上多少都會有一些感覺。
改作的位置
盆景的對立面(或對立的觀念)是很多的,之前零碎的也有過一些分享,如立意之時的險要與平衡、剛與柔、穩定與飄逸、樹形的直立與傾斜、"舍利、神枝"間的生死枯榮、又或是枝葉的疏與密,盆器上的方和圓諸如此類。
修剪蟠紮定枝
這株真柏的創作方向,就是為了展現其翩翩姿態,不難看出其表現出的就是動。
細節展示樹幹部分對比
樹勢恢復:在前期的養護中,如果需要盆景的主幹增粗·,除了日常的多水多肥之外,還需要讓根系的發育伸展的空間充足,春秋季節是狀元紅生長的旺盛時節,適當的讓其徒長枝生長,可以活化被抑制生長的形成層。植株長期植於小盆器內時,為控制樹型過度的修剪,這些方式都會使樹勢老化變弱,所以在蓄養的時候也需要適時的讓徒長枝自由生長,對樹勢恢復有很大的好處。
動與靜的概念:
對與單株的樹木盆景而言,直立式的樹木形態呈現的是"靜",傾斜式或虯曲蜿蜒的樹木則是"動";相對於主幹表達的"靜",樹木的枝幹和枝葉則是表達出"動"感;再來看一盆八方展根的盆景,其"四平八穩"的粗壯主幹則表現的是"靜",對稱的枝幹也是"靜",從樹木呈現出的老態的表像來看也是"靜",最後盆器再配上一個比較厚重的,其呈現的也是"靜"態,這一系列的靜態組合最終還是"靜",觀賞久了難免會有一些審美上的疲乏。
這棵老松本身是靜,彎曲的樹幹則表現的是動。
粗壯的主幹呈現的是靜,翠綠的樹葉則表達出了。動蒼老的樹木幹身所表現出來的靜態,配上欣欣向榮的枝葉所表現出來的動感,就能將動與靜的對立很好的傳達;相對而言,這方形的盆器就是盆景中靜態的一種表現方式,樹木相應的是動態,盆景主幹曲折則是從靜態中變化而出動感。
風飄式
風飄式樹型的盆景樹則是一種極富"動勢"的動態表現,它的主幹相對的粗壯,非常容易的組合成了盆景的動、靜態勢協調對立之美,這件作品配上厚重的方盆,就是一種動靜相結合的對立協調, 一般來說在創作時,從盆景這些對立的表現上著手,並且適當的給予組合。
靜與動是相對的
靜態的東西再配上一些(相對)靜態的組合:
單幹的盆景樹木可以從主幹的變化以及枝幹間的配置,還有配盆的選擇等方式來達到我們所說的動靜的組合;
多幹式或叢林式盆景可以從主幹間的安排、支幹的配置等角度入手來達到這種動靜的對立關係。
羅漢松
這件飄逸的羅漢松作品飄枝的尾端,和底下厚重的方盆以及蒼勁的主幹之間就非常十足的表達出了動靜與對立之美。
山石叢林
這盆作品的樹幹姿態各不相同、其堆土的方式和石塊的堆疊擺設,以及選用橢圓的盆器相互組合成一個相當美的盆景。
盆景創作時所表達的美感養成並非全部都是與生俱來的,在日常的養護中應該多去觀察它們,觀察之後從嘗試用各種角度多加思考,有時候聽聽別人的一些意見建議也是一種學習方法,常思考、多欣賞一下能讓你產生美感的一切事物,就能保持你一整天的快樂,盆景,理應樂在其中!
原創 集匠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