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與樹
樹石緣起:創作附石盆景時,講究的是一個"奇"字!我們知道在大自然的附石樹木其實大多是生長在像懸崖、山巔或是海邊等環境惡劣險要的地方,因為這類的環境下沒有大量的土團,植物為了生存,就必須想辦法把根系生長伸入到石頭縫中,久而久之,樹木的根系就將石頭緊緊包覆組住了,像是早期的一些山采樹木,就有許多是附石樹,採掘的的還是會就是連石頭一起採下,完整保存根系,才有機會種活。
附龜甲石的黃槿
創作附石盆景的(新手建議):或許新手盆友在製作附石盆景的時候,看到一些作品之後就會覺得這個太難了吧,門檻好像很高,心裏不免打退堂鼓…
附石毛樸
其實我們是可以換一種思路的。把附石樹的石頭當成是一個盆器(一種另類的盆器),在某種程度上來講石頭也是可以發揮盆缽的功能的。樹與石間搭配得宜的附石盆景,會有一種野趣,特別的是在做附石的懸崖樹勢盆景的時候,呈現的效果是非常迷人的,另外還有近年流行的山水盆景在創作的時候,也常常會用附石樹來搭配作為配景與布局。
附石石樸
樹種的選擇:在選擇創作培養附石盆景的樹種素材中,大多情況下會選擇根系發達容易生長粗大與耐旱的樹種,這樣會比較容易育成,尤其是新手盆友在創作的時候建議從這方面入手。
種在石上的石化檜
石頭材質:在附石盆景石頭的選擇上要選擇有特色的石頭,則可以選擇一些外觀較為出奇、和盆景樹搭配盆景才有味道、石頭表面凹凸不平粗糙透氣,有利於讓根系更容易發展牢固並能適當保存水分的自然是比較好的。(文末附上相關往期的參考文章內容)
附石黃槿
附石盆景與提根盆景:附石盆景與提根盆景比較相似,但兩種盆景造型的形態還是不同的,盆景只要附石,不露根都難;但懸根露爪的盆景卻不見得一定要附石。但附石盆景既能觀樹又可賞石,在觀賞性上來將也算是"一石兩鳥"了。
種在石上的野漆樹
系魚川真柏附石盆景的製作
製作附石盆景的前期要領就是養護,先育成根系,根系培養完成之後接著是附石的作業,就又是一段時間,加上後續的整姿創作,等樹與石結合之後,初步的構架基本上就完成了。
我們一起來看看園主對這盆系魚川真柏附石小品的製作流程思路(附石系魚川真柏,盆中有景)
系魚川真柏,盆中有景
創作成本較高:說到附石系魚川真柏盆景,在市面上很少有人會創作,(這也是為什麼提到前面對新手盆友的素材選擇建議)有許多不符合經濟效益的各種因素在內,例如柏樹養根不易。尤其是系魚川真柏的根系培養需要的時間更久,除了基於時間成本的考量,還有素材本身就比較稀有少見,故而創作相比其他樹種難度要高出不少。
改作前蓄養狀態
造型分析:這棵附石系魚川真柏小品盆景是之前所培養的作品,(圖為改作前的植株狀態)前段根系附石及基礎架構的培養已經完成,後續即將進入布局創作階段,由上圖可以看出此附石系魚川真柏盆景葉團生長厚實,但整體樹姿上看就略顯單薄,樹姿沒有展開呈現扁狀,創作的重點方向就是將樹姿舒展,讓層次感、空間感更為立體清晰明確。
平衡與險峻,這是在盆景創作創作時一直需要考慮到的兩種相對立但的審美觀點。"平衡"是大自然界中所有事物能夠直立的基本條件,一件佳作能給人以穩重之感,這就是平衡在盆景創作中的最佳呈現;相對的,看起來不太平衡的作品帶給人的就是一種不安定感,這株系魚川真柏在創作的時候就基於平衡的基礎上,嘗試去突破平衡,力求表達出"奇""險"之感,當然在創作的時候應三思後行,做不好的話作品也許就只能呈現出更雜亂的效果了。
經由園主改作之後
確定好思路就方便創作了,剪枝、蟠紮、拿彎造型,根據樹勢的生長方向架構重新創作塑造,換上新的觀賞盆,枝條飄吹的行重建,片路位置比原先精確到位了不少,一陣快手過後!整姿、上盆完成!
細節特寫
創作時的注意點:創作完成之後,注意養護等待其恢復即可,(高濕度、光照充足、無日照、無風)的環境養護20天左右即可逐漸轉入正常條件養護。
根部特寫
根系的特寫,製作附石盆景的時候將根系理順了沿著石頭表面的紋路將其嵌入到縫隙中,固定好之後將樹與石一起合栽於盆內,施作的時候小心一些避免損傷根系。
關於附石盆景的一些小心得就分享到這了,篇幅有限,若有不足還望斧正,往期文章中盆景的養護技術也有過不少的盆景創作及養護介紹,若有不清楚的朋友可以留言交流,希望以上淺見對您有所啟發幫助,歡迎喜歡盆景的盆友們收藏訂閱關注留言,集匠坊與您共同進步!
附石黑松
原創 集匠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