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銳參考 | 中國「動真格」!澳大利亞國內為這件事悔不當初——
這次,中國對澳大利亞「動真格」了!
據路透社12日報道,中國已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對澳大利亞提出申訴,控告澳大利亞對中國5G電信技術的限制「明顯帶有歧視性」。
按贊本專頁獲取更多環球課題==》 環球課題
位於瑞士日內瓦的世貿組織總部大門(新華社)
3天後,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對此回應稱:中方在5G合作問題上的立場非常明確。任何國家以任何藉口在這個問題上採取歧視的做法,到頭來肯定都不利於這個國家自身參與國際合作,並從國際合作中獲益。
在外界看來,陸慷的表態顯然是對中國在WTO對澳「出手」的確切印證。
眼下正值澳大利亞大選前的關鍵時刻,中國的此次回擊在澳國內引發震動和反思。
澳大利亞各界更是發現,接下來他們要擔心的,遠遠不止5G……
中國「出手」,澳大利亞擔心貿易受衝擊
「即將上任的聯邦政府可能在華為問題上遭到北京更強有力的回擊。」
在14日的報道中,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憂心忡忡地說道。
根據該報記者看到的會議日程,儘管沒有點名華為,但中方15日在日內瓦會議上提出的這項申訴明確指向了澳大利亞「對5G設備歧視性市場准入禁令」。
巧合的是,去年8月,正是時任澳代理內政部長的斯科特·莫里森宣布改革一項規則,對一些外國的供應商加以限制。就在同一周,莫里森接替馬爾科姆·特恩布爾出任總理。
莫里森(新華社/法新社)
儘管彼時莫里森的做法使澳大利亞成為了首個事實上禁止華為參與本國5G網絡的「五眼聯盟」成員,但報道指出,面對明顯的刺激,北京對澳大利亞禁令的反應是「謹慎的」。
直到這次,北京「出手」了。
中方在WTO申訴的時機也引起了澳媒關注——此時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已經進入了5月18日大選前的看守模式。這也意味著,澳大利亞新政府一上台,就將不得不對中國此次行動作出回應。
澳前外長喊話莫里森:沒有對華開展「真正的外交」
其實兩個月前,澳大利亞已經為對華煤炭出口情況焦慮不已。
路透社2月19日報道稱,從2月初開始,大連海關禁止進口澳大利亞煤炭。中國買家改為購買印尼、俄羅斯等國的煤炭。
該消息一度引發澳國內緊張,不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2月22日的記者會上澄清,有關報道並不屬實,中國海關各口岸均接受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輸華煤炭進口報關。
但他同時指出,近年來中國海關在對進口煤炭安全質量進行風險監測和分析過程中,發現進口煤炭環保不合格情況較多,所以根據有關法律法規,我們加強了對進口煤炭的質量安全檢驗和環保項目檢測。
耿爽(外交部)
澳大利亞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罕也表示,「我們沒有依據認為中國禁止進口澳大利亞煤炭,或者它被禁止進口到中國的某個地區。」他認為,不同的檢測、質量保證以及環保監測,或許放慢了中國某些地區處理煤炭數據的速度。
儘管有種種客觀原因,但澳大利亞煤炭對華出口放緩依然令澳政府官員如坐針氈。《澳大利亞人報》15日報道稱,澳總理莫里森在一場訪談中再次談及煤炭問題,並表示該問題與5G問題無關。
「我們繼續同中國保持積極的關係,我們正在仔細處理這些問題,並且仍在向中國出口大量煤炭。」他說。
中國一港口上堆放的進口澳大利亞煤炭。(美聯社)
然而,澳大利亞前外長鮑勃·卡爾3日在《澳洲金融評論報》發文指出,如果澳大利亞善用「真正的外交」,當前兩國關係中的一些問題或許本可以避免。
卡爾指出,問題或許並不只在於限制華為,而更在於澳大利亞是否一定要爭當首個禁用華為的國家,並且還將這個決定告知美國,以此來顯示對美國的「忠誠」。
在他看來,英國、德國和日本等國在處理關於華為準入的問題時,做得都比澳大利亞好。
「有時候,外交靈活性是必須的。」卡爾說。
澳媒寄望新政府能「走出對華關係新路」
如何展現「外交靈活性」?澳媒認為,近在咫尺的鄰國紐西蘭也許是個「好榜樣」。
3月31日至4月1日,紐西蘭總理阿德恩訪華,中新兩國簽署了多份合作協議。
阿德恩在中國強調:「新方有獨立自主的外交傳統,在重大問題上將獨立作出符合本國利益的決定。」
《澳大利亞人報》3日指出,儘管中新兩國關係也曾經歷一些波折,但阿德恩還是通過努力成功到訪中國。相比之下,澳大利亞自2016年9月之後就再也沒有總理出訪過中國。
紐西蘭總理阿德恩(新華社)
報道稱,紐西蘭堅決表示沒有針對中國企業的「禁令」,這一點,正與澳大利亞形成「鮮明對比」。
當中國在WTO對澳大利亞提出申訴後,澳大利亞政府14日又稱,將堅持在5G網絡建設中將華為排除在外的決定。
而此前,莫里森政府正試圖傳遞一些在外界看來對華「示好」的信息:比如,他表示將向北京派出一位中文流利的新大使,還將斥資4400萬澳元設立一家基金會,旨在與中國修好……
將擔任澳大利亞新任駐華大使的傅關漢(圖片源自澳媒)
澳大利亞政府的搖擺不定令澳媒深感失望。一些媒體認為,澳對華政策的改變可能只能寄望於即將舉行的澳大利亞大選上,《澳大利亞人報》5日分析稱,無論是礦產還是旅遊等關鍵行業,澳大利亞也都十分依賴中國。
「現在澳大利亞兩位主要候選人都清楚需要新的對華政策。」報道說,「但願無論是誰贏得大選,都能走出一條對華關係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