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偉喂岳母進食 趙偉陽 攝
張少偉喂岳母進食 趙偉陽 攝
中新網湖州4月17日電(見習記者 施紫楠 通訊員 趙偉陽)傍晚時分,浙江省州市南潯區和孚鎮民當村村民張少偉與往常一樣,下班回到家中。
聽見電瓶車「滋滋」的剎車聲,屋內傳來老人的「嗚嗚」聲。這是張少偉癱瘓的岳母芮子文唯一能發出的聲音,也是每次女婿回來時兩個人的開心互動。
俗話說,一個女婿半個兒。張少偉這個女婿卻比兒子還親,白天外出上班,晚上悉心照料全身癱瘓的岳母,三年如一日。在一千多個夜晚,他獨自挑起重任,給岳母擦洗、按摩、喂食、翻身、如廁……
張少偉悉心照料岳母 趙偉陽 攝
為了家人生活質量挑起重擔
張少偉自幼失去母親,家庭條件差,高中畢業後就入伍當兵,退伍後經人介紹,與鄰村的朱小萍結婚,成為上門女婿,日子平淡,卻很幸福。
2014年正月里的一天,原本平靜的生活被一場意外打破。岳母芮子文在家裡幹活時不小心摔了一跤,傷到神經,住院治療了20多天後回家休養。
因為沒有聽從醫生囑咐,原本該臥床休息一年的芮子文不到3個月就下地干農活。最後,因為神經萎縮,芮子文全身肌肉功退化,臥床不起。
岳父患病曾動過大手術,身體一直不好。妻子原本就身體脆弱,不能熬夜,女兒在外讀書。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往後的日子誰來照顧,成了家中最棘手的問題。
再三考慮後,張少偉提出,「我是家裡的主勞力,必須養家餬口,白天上班,晚上陪夜,家裡其他人可以睡安穩覺,養好精神。」就這樣,白天岳母由岳父照看,張少偉安心上班,晚上回家後,他便接下照顧岳母的重擔。
老人長時間一個姿勢臥床,需要經常翻身、擦身、按摩。從那時起,張少偉沒有睡過一次好覺,一直床前悉心照料岳母,他坦言,「剛開始時確實有點不適應,嚴重睡眠不足,不過後來就習慣了。」
這些事,拴住了張少偉的手腳,從此他特別擔心出遠門。三年多來,他清晰記得,唯一一次在外面過夜的經歷,是在2018年10月女兒結婚時。
張少偉的床有明顯縫補痕跡 趙偉陽 攝
家人團圓是最大的幸福
芮子文能聽但不能說,與常人無法溝通。三年多的照料和陪伴,張少偉練成了「超人」,逐漸掌握了岳母的生活規律,清楚她想翻身、吃東西、上廁所的意思。
下班回家後,張少偉會先端一碗飯走到芮子文的房間裡,耐心地喂老人吃飯,時不時擦去她嘴角溢出的湯汁;晚上,張少偉會給老人講講白天發生的事情,用暖寶寶熱腳,讓她睡得舒服一些。
2017年,芮子文病情再度惡化。為了更好地照顧岳母,張少偉直接搬進了岳母的房間,「睡樓上不方便,有時她叫我也聽不到,況且她現在身體狀況比以前更嚴重,也就更需要我了。」
由於房間空間有限,張少偉只能給自己安一張0.8米寬的摺疊床,白天收起來靠在牆邊,晚上攤開被褥。由於長期使用磨損,摺疊床的多處邊緣有明顯的縫補痕跡,一直沒有換新。
深知岳母愛乾淨,張少偉就一直沒有給她用尿不濕,每次都是抱著岳母去廁所。儘管常年臥床,但芮子文的房間沒有一絲異味,身上穿的衣服、蓋的被子也都乾淨整潔。
「這幾年,他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有時候一個晚上要起來十多次,特別是今年瘦了10多斤。」妻子朱小萍心疼地說,自己和父親身體都不好,母親不能下床後,丈夫就全部接手照顧母親的重擔。
村裡人都羨慕芮子文有福氣,有這麼個孝順的女婿。可對張少偉來說,自己來到這個家就格外幸運。他曾說,岳母是全家的「老寶貝」,她多活一天,家裡就多團圓一天。
孝心美德感染身邊人
「像少偉這樣的女婿太少了,勤快又細心,比親女兒還要好。」「他不是親兒子,這樣照顧三年多,從來沒有抱怨,太難得了。」「他話不多,做事認真細緻,一邊上班,一邊扛起整個家,是真漢子。」
說到張少偉,鄰里街坊沒有一個不伸大拇指。但是對他而言,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雖然只有短短三年,但是張少偉的事跡已周邊廣為流傳,並深深地感染著身邊人。
張少偉的女兒從小就十分懂得尊重和孝順老人,有好吃的總會讓長輩先吃,有空就幫忙做家務,減輕父母的勞累。
在芮子文床邊的柜子上,放著一台平板電腦。「奶奶這樣躺著很無聊,有空陪她看看電視劇,解解悶。」張少偉想起女兒當初送平板時說的話,臉上是幸福滿意的笑容。
如今,張少偉女兒定居在杭州,一有空就會與家人微信視頻,每次都要看看奶奶,讓奶奶了解自己的生活狀況。她說,自己從小就是奶奶一手帶大,感情最好。
如今,在外地工作的她也總是惦念著奶奶的身體,只要一回家,就會主動幫忙照顧奶奶,敲背按摩、聊天、洗衣服……「從我記事起,父親就對長輩孝順。從小耳濡目染,是父親的言行給我樹立了榜樣。」張少偉女兒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