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大有學問 (適口的東西未必有營養,有營養的東西未必都適口)

@ 2019-04-16

病從口入是極平常的話。但重視這句話的人不多,除非吃下病,又經常吃不好,才知道吃還會造出病來?不然,總覺得人人都會好,天天吃兩三頓,怎麼會得病呢?就拿吃酸東西來說,吃多了會得胃酸病。如果治不好就會成胃潰瘍,就可能有胃腸穿孔和腹膜炎等一系列的危險,甚至喪失生命。你看這造成不幸的原因,不是從口中來的麼?

...

早飯吃飽,晚飯吃早。這句口頭語,如果細心想想,裡面道理很深。早飯後要勞動,吃飽了才有力量,易消化;晚飯後要睡覺,吃遲了不易消化,會停食。「早勿令飢,晚勿令飽」,不也是同一個道理麼?

窩窩頭沾秦椒,越吃越上膘。粗米淡飯,吃成鐵彈;白米細面,吃成猴三。這兩句話,說明吃東西是講營養的。因此,適口的東西未必有營養,有營養的東西未必都適口。其實有些粗糧中營養多,細糧中營養反少。如江南人愛吃舂細的大米,但容易得腳氣病。醫院裡給病人專吃連皮麥粉,病人健康恢復很快。這是連皮麥粉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1,能促進健康恢復的原故。科學將給俗話不斷提供有力的證據。

...

有些人不愛吃玉米和黑豆面,當然白面是好吃些。但據本草說:包穀氣味甘平,功能調中益氣。黑豆氣味甘平,功能利水下氣,善解諸毒。黑豆皮入藥能止盜汗。現代醫學實驗證明,包穀胚芽部分,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礦物質也不少,黍體內含糖類也很多。黑豆含蛋白質、維生素很多。這二種食物,給人體提供了很大的營養,有什麼不好呢?

魯迅先生對第一次吃了螃蟹的人,有過這樣的評價:大意是說當初開始吃螃蟹的那一個人,真是膽大無比,他能把那橫行無忌的怪物,敢吃下去,這不是一件平凡的事件。說的幽默,叫人百思不厭。今天的醉螃蟹,成了中國人民的名貴食品,就是外國人也同樣贊評。但為什麼外國人不會吃呢?

龍虎鬥,是廣東人最愛吃的一種珍品,是蛇肉和貓肉混合作成的。吃起來味道比任何肉類鮮美。不要說外國人,就是許多別省的人,也覺奇怪!蛇與貓不是平常的肉類,人們不習慣吃,但廣東人為什麼愛吃,這是什麼原因呢?

...

田雞、螺絲,江南人百吃不厭,北方人初吃有些不慣。但吃慣了想著要吃,到過中國的外國人,更讚美「田雞」的細嫩。可見吃慣了,都是好東西。

木耳、頭髮菜,是山裡的野生植物,中國人都好吃。特別是白色的木耳,美其名曰銀耳,頭髮菜美其名曰龍鬚菜。為什麼要用這樣美的名詞來形容這些野菜呢?

山東人愛吃大蔥,四川、湖南人好吃辣椒,北方人愛好吃大蒜,江南人愛好食生薑。這些東西,卻能開胃口,助消化,尤其大蒜可以解毒殺菌,治很多傳染病。

吃焦饅饅,這是民間治傷食的普通方法,並將這方面擴充到吃焦肉等等。認為啥東西吃壞的,就用啥東西燒焦了吃,可以治好。就是說致病的東西,也就是治病的東西。

...

煮豬肉放桂皮、山奈,燉羊肉放茴香、花椒。不要說吃,一聞就覺得香氣撲鼻。他們把藥物變成食物,是誰教給他們的呢?如果說是從食物中體會出來的,那麼外國人也在吃,為啥體會不出來這些花樣呢?外國人最講究營養學,桂皮、山奈、花椒、茴香都是芳香健胃藥,又可矯味,是不是與營養和防腐有關呢?

人都知道肉是好吃的,因此人人都愛吃肉,但有些人卻愛吃素。杭州是中國素食出名的地方,但有些人說素食有佛教的氣味。不管怎樣,素食有它的好處啊!

民間一到秋後,家家戶戶或多或少的總要做些麵筋、粉皮。當然農村缺少吃的花樣是事實,但城市花樣繁多,為啥也常這樣做呢?其原因還是在於麵筋、粉皮好吃。他們說:老人和小孩吃了,好處更多,容易消化,少生疾病。

偉大的祖國,偉大的人民。我們用這兩句話,歌頌中國人民的吃法也覺恰當。你若不信,請看中國食料之雜,食品之眾,在世界任何國家是少有的。中國人民的吃,可以說從山裡的蘑菇、木耳、松花、玫瑰,一直到海里的魚、鱉、蝦、蟹。應有盡有,這不是偉大是什麼?

蘇東坡題廬山句有:「不見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確,因廬山之奇,吸引了人們的遊覽;因廬山之高,也阻礙了人們的視線。民間有這樣許許多多的道理,但我們識為平常,不能把它的精華吸收到預防衛生課題內,起到應有的作用。

餓好的傷寒,這是民間治傷寒病的主要方法。就是病好了,還是要少吃。這很合乎科學,因傷寒的病變主要在腸壁,吃多了,就有引起腸穿孔、腸出血等極危險的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是很難免於死亡的。病後恢復期,如不注意吃多了,就會使病勞復,從新發熱。

西瓜甜如蜜,利口不利腹,伏暑在腹中,吃了如服毒。西瓜香甜可口,但是在伏暑天吃得過多了,反而會致病。這說明多好的東西,吃時要有節制,按季節、體質合理吃喝才行。

...

吃五穀蟲,就是吃糧食中生出的小蟲。焙乾,為末,沖服。可治小兒腹大筋青,體瘦面黃。從現象上看,是極不衛生的,但實際上比藥物療效還高。

吃皂礬,就是把皂礬放在饃饃內蒸熟,磨成粉子,每日早晚用開水沖服少許。也可治小兒面黃瘦弱,食欲不振的肝疳症。

吃山楂,能去積消食。民間用來治紅白痢疾,以生熟山楂作成粉子,煮如稠粥,入黑白糖少許,效果很好。

吃紫河車,即胎盤,用水洗凈,溫火上用瓦焙乾,為細末。治慢性虛損病,療效很高。據現在科學家研究證明:人胞含有性刺激素,有旺盛卵巢機能,促進子宮發展,調紅種子,促進女性生殖功能;人胞能促進乳房發展,促進乳質之分泌;人胞有預防和治療麻疹之功能。

吃蜈蚣、蠍子,民間稱服五毒。練拳術的人,經常喜食這些毒物。他們說:能強筋壯骨,加強氣力。

吃蝌蚪。害毒瘡的人,把水坑裡的蝌蚪撈出,用冷開水沖洗凈,以冷開水吞下,說能清火敗毒。

吃薑芽。南方人把生薑的嫩芽,用鹽水浸後,冬天早上起來含一、兩塊,說能避風寒。

紅棗、麥糊加糖、糖水泡饃饃,這三種食物,如產婦無乳,任選擇一種加餵小孩,其發育和吃人乳的一樣。

吃海帶,民間治癭瓜瓜。將海帶用陳醋浸泡,每日吃幾片,並在口中含少許,不時將口液咽下。這是因為海帶中含有大量碘質,可以使甲狀腺縮小的原因。

吃苜蓿。有這樣一個傳說:一人暑天遠天遠行,走得極熱時喝了涼水,並以涼水洗了頭,不久雙目失明,百藥無效。後遇荒年,吃苜蓿,不料兩目復明。吃苜蓿明目,人或以為傳說不信。現在說一件,當前吃「曲曲菜」治好脫肛的實事吧。酒泉有一位姓禹的中醫,他的孫兒多年患脫肛病,自己想了很多辦法治不好。請了許多中西醫同道,也不見效。今年吃曲曲菜多些,他的孫兒的脫肛病,就因吃曲曲菜很快的好了。

我們的祖先,在尋找食物中,因中毒發現了藥物。這是藥物與食物分家的原因,《神農本草經》就是這樣產生的。後人又在藥物中發現了食物,所以歷代食物本草的一類書很多,這又是某些食物、藥物不能分家的原因。《內經》上說:「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物果菜,食養盡之。」就是這個道理。

徐登榜在漫談中醫藥一文中說:農村裡流行著一首歌謠:「蘿蔔白菜上了市,醫生大夫沒有事。」的確,我們的人民智慧無窮,他們知道很多食物的本身,對疾病有治療的作用。如將白菜、蘿蔔曬乾儲存,留到夏季,治療腹瀉;煮吃大蒜,治療痢疾;吃糯米做的糕、團、粥等,補肺健脾,強壯身體;吃蠶豆,降低血壓;吃甘蔗利小便;煮服山藥、蓮子,健胃清熱。這樣的例子還多得很。

...

姜、棗、蒜、蔥,在民間治療上有著不可思議的作用。現在寫出,供大家參考:

蒜:(1)喉痹腳疼,藥水不平者,用獨頭蒜兩片,去頭尾,塞鼻中,右患塞左,左患塞右,至喉間或口中出血即愈。(2)人被毒蛇咬傷,用獨頭大蒜搗如泥,敷患處,再拿艾葉灸幾次就好了。(3)氣虛腫脹,用蒜十個,搗爛,入蛤粉為丸如梧子大,每次用開水送二丸,小便若多即好。(4)子宮出血,用大蒜五枚去皮,加豆豉搗為丸,米湯送下五、六十丸即愈。(5)鼻流血,以大蒜搗石膏,敷足心,左流敷右,右流敷左,效果極好。

蔥:(1)男女陰腫,蔥莖葉煮湯漬之,每日三、五次即好。(2)鶴膝風腫,即膝蓋關節腫大,用蔥莖湯洗之可愈。(3)腿腳生瘡,腫脹或潰爛,用蔥湯加白糖洗之即好。(4)卒心急疼,用老蔥白五根,去皮管,搗如膏,用麻油徐徐服之即愈。

姜:(1)呃逆連聲,生薑搗爛一合,加蜜二匙煎服,日二三次即愈。(2)鼻血不止,乾薑削尖,塞鼻孔即愈。(3)傷寒周身發黃,用生薑去皮,火煨,布包扭汁,蔬香油點兩目大小眼角有效。(4)蜈蚣入耳,用生薑汁灌耳內自出。(5)眼珠縮入、用生薑燒熱,敷眉心即出。(6)風寒咳嗽,用生薑燒灰,白蜜沖服有效。

棗:(1)楊梅瘡治不得法,纏綿不救,用紅棗三斤,杉木作柴煮熟,去皮核。同燒過的杉柴炭研細,為丸。每日注意食之,不可間斷,忌醋、辣椒,服之有效。(2)黃水瘡浸淫成片,紅棗燒炭24克,同黃丹、松香、枯礬各12克共為末,麻油調擦。(3)諸瘡潰瘍,久不收口,用紅棗三斤,豬油一斤,陳醋三斤,共用砂鍋內煮干,加水三斤煮至半干時取出,內服或外敷都可,俟服用完即好。(4)棗肉內包青礬煅焦,研細,麻油調敷,可治旋耳瘡。

以上是民間吃的情況,說出吃什麼,不吃什麼。怎樣吃,可以養生;怎樣吃,可以得病。結合了時間、地方、年歲、風俗等不同,所形成的多樣化的雜吃法,找出了保健的許多道理;豐富了多種營養資源,促進了醫藥的發展,並創出蒜、蔥、姜、棗廣泛治療的單方。

從食物里發現藥物,又從藥物里發現食物,許多疾病通過食物起到了防治作用。可以看出對人民健康,有著不可估計的價值和潛在力量。其中吃「蜈蚣、蠍子」、吃「蝌蚪」有問題,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作進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