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些公司和單位非常關注員工健康,都自設了員工食堂,員工不用為去哪吃飯而犯愁和糾結。但員工食堂如何為大家提供營養均衡的餐食呢?這其中大有講究。
一頓營養的餐食,關鍵為四個字——平衡膳食。而食物多樣又是平衡膳食的基本原則。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了一個量化的指標:穀類、薯類、雜豆類的食物品種,平均每天3種以上;蔬菜、菌藻和水果類,平均每天4種以上;魚、蛋、禽肉、畜肉類,平均每天3種以上;奶、大豆、堅果類,平均每天2種。
這樣算下來,建議平均每天不重複的食物種類數達到12種,午餐的攝入為5-6個食物品種,晚餐4-5個品種。
以某單位食堂的午餐食譜為例:香菇蒸雞、蘿蔔燒腩肉,油麥菜這三個菜,我們就可以吃到菌菇、禽肉、畜肉、塊莖類蔬菜和深綠色蔬菜,加上米飯,午餐的攝入就有五六種食物,達到了推薦的要求。
再來看一個晚餐的例子:肉末青豆、原味土豆片、韭菜炒萵筍絲、西紅柿雞蛋湯,加上米飯,這樣吃到了肉食、雜豆、薯類、蛋類、綠葉和根莖蔬菜,也很輕鬆達到了晚餐的推薦要求。
通過上面兩個舉例,我們可以發現午餐和晚餐裡面都包含了主食、蔬菜、肉類。因此,我們可以得出搭配一頓營養餐的基本標準:主食(包含薯類、雜豆)+蔬菜(包含綠葉及根莖類蔬菜、菌藻)+優質蛋白質(魚類、禽類、畜類、蛋類)。
公式出來了,知道選擇吃哪些食物,那麼吃多少量又如何確定呢?我們以一個直徑為10厘米的標準碗為例,女士吃一碗、男士吃兩碗,基本可滿足一頓飯的熱量需要,不過這頓飯中要是有土豆、紅薯、青豆之類的食材,米飯的量要減少1/3或者1/2。因為這些食材裡面的澱粉含量較高,不減少米飯的攝入,很容易導致熱量超標。
蔬菜的量,也以標準碗來衡量,需要保證一碗,如果能達到一碗半更好。首選如油麥菜、菠菜、韭菜、胡蘿蔔等深色蔬菜,應占到每餐蔬菜攝入量的1/2以上為好,因為它們的營養素含量普遍高於包菜、芽白這樣的淺色蔬菜。而每頓飯的蔬菜也應該占整個膳食餐盤的1/2,因為蔬菜是我們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的重要來源。研究發現,提高蔬菜水果的攝入量,可維持機體健康、有效降低心血管、肺癌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發病風險。
再看蛋白質的攝入。魚、禽、蛋和瘦肉都是富含人體需要的優質蛋白質的食材。魚類等水產品的脂肪含量相對較低,且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對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作用,可以首選。禽肉蛋白質含量高且脂肪含量相對較低,在選擇時也應優先於畜肉。
肉類的量多少合適呢?只要攤開手掌,約占半個手掌大小肉類就是一頓飯要吃的量。雞蛋每天一個足夠了。當然,豆類也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可以喝豆漿或者吃適量的豆製品。
還有一些食堂會提供自助選擇的酸奶等飲品,酸奶可以飯後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後喝,或者放在下午三四點補充能量。
把握好上面的基本標準和原則,我們就不難搭配好一餐健康營養的餐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