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人親身經歷告訴你:為什麼買車就買德國車,不買日本車?怪不得日本車便宜那麼多!

@ 2019-04-07

大馬人親身經歷告訴你:為什麼買車就買德國車,不買日本車?怪不得日本車便宜那麼多!

看到網上網友發來的一組圖片,講述了這樣一段經歷:

某日網友駕車出門,卻不幸被別人撞到,結果下車查看,發現自己的車毫髮無傷,而 後面的車就慘了……

請看下圖:

分別在哪裡

原帖文如下:

哈哈..這就是日本車和德國車的分別..日本車8291

?德國車 20別人撞我..我下車沒幹人哦..我還哈哈大笑..小意外我把它當作是逃過了一次大難..恭喜發財眾位..發個新年財吧!

日本車和中國車,美國車、德國車等相撞後....

買車必須知道:德國車和日本車的本質區別

安全領域,日本車與德國車的真實比較!

德國人想的是要把發動機室做堅固,以確保在可能出現的事故中儘量把車的損失減少到最小。而為了人的安全要把駕駛室造的更堅固,以確保在車的損壞不可避免的情況下,還能保證人的安全。

日本人想的是為了節約成本把駕駛室做的越薄越好,只要能保證發動機室比駕駛室更不結實就行,這樣就不至於直接把人撞si

,所以,安全碰撞試驗能縷縷過關。

日本車和德國車以同樣的速度撞牆,50公里的時候,日本解說員對駕駛員說:你看,這是最新科技:發動機下陷技術,保證不會進入駕駛室造成對駕駛員的傷害;這是利用塌縮吸能原理製造的三級吸能結構,確保其通過充分變形來吸碰撞能量以保障駕駛員的安全;但是車已經報廢了。

德國的解說員只對駕駛員說了一句話:看,沒問題。然後是時速100公里,撞完之後德國解說員不好意思地對駕駛員說:對不起,您的車報廢了!

日本解說員大聲對駕駛員罵道:活該你si,開這麼快,你還敢撞牆?

而這兩輛車帶給人的直接區別是:日本車每百公里省1-2個油,每開出一萬公里,日本車少花幾百塊油錢,前提是別有事故,因為一有事故,日本車用於修車甚至換車的綜合費用要比德國車高很多。

閱讀更多~現在國人買車經常會遇到這樣一個境遇,那就是有人說德國車好,有人認為日本車不錯,還有人會苦口婆心地告訴你要支持國貨,要看配置、看發動機,看油耗,巴拉巴拉巴拉,到最後也不知道該買什麼了,徹底處於混沌狀態。

其實人們對汽車的認識有些錯誤,導致現在各種說法層出不窮,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買車錯誤的那些事兒。第一個錯誤:某個國家的車好,而另外一個國家的車有問題現在很多人都會說美系車耗油、日系車不安全、德國車品質有保障,殊不知,現在有很多福特和通用的車型比日本車還省油,BMW、賓士也會因為質量問題而召回;斯巴魯的碰撞成績也相當不錯。

以上事實說明了,沒有一個國家獨立生產,由國家來劃分汽車性能的時代已經過時了。因為現在的汽車工業已經都是全球化,一輛汽車的零部件都是好幾個國家進口,然後在世界各地組裝生產,所以現在根本就沒有一輛汽車完全是由一個國家獨立生產,由國家來劃分汽車性能的時代已經過時了,它們的差別只是設計理念的不同。所以某個國家的車好或某個國家的車不好的說法非常非常片面。第二個錯誤:銷量好的車肯定沒問題,要不然不會有那麼多人買

一個車賣的好有很多原因,包括品牌知名度、廣告力度、宣傳廣度、售後服務以及市場定價等,所以銷量好和質量好不能劃等號。我們只是習慣了從各種排行榜給自己找到一個心理安慰,換句話說就是自己給自己洗腦!某神車曾經月銷兩三萬輛,那還不是該斷軸斷軸嗎?第三個錯誤:加價銷售的車一定沒問題

說到這,大家可一定要保持清醒狀態,可不能被表象給蒙蔽了。加價售車在中國絕對是一個怪胎,作為一種行銷方式,完全就是人為炒作出來的。它完全抓住了國人買漲不買跌的從眾心理。

第四個錯誤:配置越多越好

古人早就說過「謙則益滿則損」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凡事不能過度。我們對於配置的態度也要量力而行,那東西又不是白送的,廠家也不是活雷鋒,配置多了,價錢也就多了,也許有很多配置你一年也用不上一次,所以,買車還得全面看。當然土豪和福布斯上榜者除外。說了這麼多,主要想對大家說,買車可以請親戚朋友幫著參考,但是自己也要對買車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一定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