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成功與否就在於你如何「騙」孩子,優秀的父母都是騙子(深度好文)

@ 2019-04-04

有首歌叫《霧裡看花》,有句歌詞是這樣的:「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世界看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面對生活,也許我們得有一雙慧眼,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一直跟家長們說,我們最好睜一眼,閉一眼,優秀的父母都是騙子。

用睜著的那隻眼去看孩子的優點,

長處和潛力,對孩子的缺點,不足和問題,

我們如果能閉起眼睛,

那些缺點、不足和問題就不存在了。

有些家長很聰明,他曾反問我說,

那不是自欺欺人嗎?

這些家長也許不知道,

學會欺騙可能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一個媽媽去開家長會,結果老師告訴這個媽媽,

他的孩子全班最差,最多坐三分鐘就會分心。

這位媽媽回去以後騙孩子說:「老師表揚你了,

說你現在能坐三分呢,進步很大。」

孩子非常興奮。

他慢慢能坐住五分鐘、十分鐘了……。

一位學生語文只考了12分,

老師問他為什麼考不好,

他說對語文不感興趣,上課沒認真聽。

老師騙他說:「你不感興趣,

沒認真聽都能考12分,說明你太厲害了。

如果稍微花一點時間的話,一定會更好的。」

下次這個孩子考了20分,

老師又誇張的說他很聰明,

稍微用點力就進步這麼多,

這個孩子在老師的騙術下,

一直不斷用力,最後成績越來越好。

期待效應

有一個世界級的大騙子,叫羅森塔爾,

他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

有一次他到一個學校,隨便挑了十幾個孩子,

硬說他們是天才,結果八個月後,

學校的校長和老師們真的發現

這些孩子進步明顯,慢慢變成了天才。

這個騙局後來被稱為

「羅森塔爾效應」,也叫「 期待效應」。

幾乎任何一個學教育的老師都知道這個騙局。

凡是能從中悟出點道理的,掌握這個騙術的,

都成為優秀老師了。

可惜的是,很多老師知道這個騙局,

卻因為自己長有一雙慧眼,

不能睜一眼閉一眼, 而把孩子身上的問題看得清清楚楚,

最後沒能成為最優秀的老師。

經常有家長向我說著自己的苦惱,

說自己的孩子很幼稚,

不像別人家的孩子懂事。

一般我都會恭喜這位家長。

因為,當一個孩子還比較幼稚的時候,

他給了家長騙他的機會。

如果一個孩子看起來少年老成,

他的到父母的騙已經不以為然,

甚至嗤之以鼻,認為無聊,

那麼教育將失去一個最有力的武器。

為什麼騙會有如此巨大的威力?

人的行為形成最大的秘密是:

先定為,再裝為,後變為。

比如,我們希望孩子是個愛學習的人。

就可以用以上三步來來實現。

先定為:

用盡一切方式說孩子是愛學習的。

對孩子說他是愛學習的好孩子。

對別人說他是愛學習的好孩子。

平時就把他當作是愛學習的好孩子對待。

再裝為:

孩子剛開始的時候,可能對你說的話莫名其妙,

但是當他經常聽到別人把他當作愛學習的榜樣宣傳時,

他就可能會去嘗試一下愛學習的感覺。

一旦孩子有任何愛學習的表現,

立即會得到他人的肯定:他果然是個愛學習的孩子。

那這個孩子就會在這些人面前表現得愛學習,

即使不是真的愛學習,他裝也得裝成愛學習的樣子。

周圍說他愛學習的人越多,

他裝的範圍越廣;

他周圍說他愛學習的人堅持越長時間,

他裝的時間就越久。

後變為:當這個孩子經常裝成愛學習的樣子,

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種習慣。

他覺得他就是這樣這樣的人,

愛學習是他本來就有的狀態,

於是他真的成為愛學習的好孩子了。

俗話說,謊言說一千遍也會變成真理,

如果所有人都相信某個人是什麼人,

那他一定會變成什麼人。

心理學家曾經研究得出結論:

想讓別人變成什麼樣的人, 就以他是什麼樣的人來對待他。

優秀的老師和父母正是有意或者無意遵循了這個原理,

他們把孩子先定為優秀的,聰明的,有愛心的……,

然後,孩子在這些老師或父母面前就裝成這種人,

最後他們真的成為了這種人,

老師或父母的教育也取得了成功。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

當你不斷告訴孩子他不夠優秀的時候,

其實你也是個騙子,

只不過把孩子騙成了一個不優秀的人而已。

原來「騙」是一種教育的智慧,

教育的成功與否就在於你如何「騙」孩子。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優秀,

請你「騙」他說,他就是優秀的。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的相關資訊,請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