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得佛菩薩般莊嚴美好的相貌?

@ 2019-04-04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對於女性而言,有一副莊嚴美好的相貌,幾乎是人人所希求的。世間眾人為了永遠年輕美麗,想盡了一切辦法,使用種種的化妝品、保健品,吃各種美容食品、藥物,甚至不惜在臉上動刀,以獲得美麗的外貌。然而,大家需要知道:相由心生,要內修,才會讓人從心底心生歡喜與讚歎。

我們經常讀誦經典,禮拜佛菩薩,就能夠發現,佛菩薩們在度眾生的時候,不僅智慧具足,而且形象莊嚴美好,令眾生見之生歡喜心、清淨心。而佛相更是這世間殊勝莊嚴的容顏,經典中常把佛陀的相貌稱作「相好莊嚴」,有「三十二相」與「八十隨形好」。據說佛陀在世時,甚至用不著開口說法,只是威儀齊聚、安詳地走一趟,其莊嚴的相貌就把眾生震懾住了。

據《地藏經》記載,在過去久遠劫前,當時有佛名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有一位大長者的兒子,就被佛莊嚴的相貌所攝受,心生恭敬,也想擁有這般殊勝的相貌。佛告訴他說,欲得這樣的莊嚴相,應當濟度一切苦惱眾生。於是他立下大願,要解脫眾生出離苦海,這才有了「大願地藏王菩薩」。

佛菩薩莊嚴的德相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大乘百福莊嚴相經》中說,每修一百福,才莊嚴一相。佛陀在因地時因為精進不懈,經過無量劫的修行,才成就莊嚴圓滿的相貌。那麼如何獲得莊嚴美好的相貌呢?佛教又有哪些特殊的「美容」秘方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如何修得佛菩薩那般莊嚴圓滿的相貌。

首先,要多修善業。在佛教看來,美貌也是一種福報,顏值高其實就是福報大,這是修福修來的樂報,值得大家隨喜讚歎。佛教講「種善因,得善果」,美麗端莊、相好莊嚴,源於今生及宿世所修之善。我們想要獲得美麗、端莊的相貌,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修善業,常行善舉,才能獲得美好的果報。

其次,要念藥師佛。《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記載,藥師佛在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發下十二大願,皆為滿眾生願,拔眾生苦其中第六大願就是為了醫眾生病,治無明疾,讓眾生皆能智慧具足,相貌端正。「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喑啞,攣躄背僂,白癩癲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意思就是只有經常聽聞「藥師佛」名號,才能身體相貌端正,沒有疾病苦難。我們在平時的生活和修行之中,要多念《藥師經》,修藥師法門,也能獲得莊嚴的相貌。不管是念佛、誦持經典,還是持咒、供養,我們均能獲得現世的利益。藥師佛所發的宏願,給予善信種種的善巧方便,其目的就在於生起我們心中的救拔之心、自利利他之心。

除此之外,要常行布施。布施為佛教六度之一,也是眾生成就佛道和培植福報的殊勝法門。佛經中說,如果能常行布施就能得到五種福報利益。一者身相端嚴;二者氣力增盛;三者壽命延長;四者快樂安穩;五者成就辯才。布施又分為法布施、財布施和無畏布施三種。無論哪一種布施都能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快樂和福報。內心快樂自然反映在相貌上,變得柔和美麗,使見者歡喜。有時候,一個微笑或一句溫暖的話語都是一種布施。

還有一個方式就是以花供佛。大家知道,花是佛教最受歡迎的供養物品之一,其清淨、柔軟、美麗,最能代表虔誠恭敬的心。以花供養佛菩薩具有無比殊勝的功德。佛經中記載了供花的種種功德果報。比如《佛為首迦長老說業報差別經》中雲:若有眾生,奉施香花,得十種功德,一者處世如花,二者身無臭穢,三者福香戒香,四者隨所生處、鼻根不壞,五者超勝世間、為眾歸仰,六者身常香潔,七者愛樂正法、受持讀誦,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

相由心生,身相外貌多數是我們內心的外在顯現,因此想要獲得莊嚴的相貌,光靠整容是不夠的,關鍵是修心。佛門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個人若起嗔恨心、煩惱,窮凶極惡,那他的面目肯定也令人厭惡;相反若一個人起慈悲心、柔軟心,他的外貌自然和善,令人心生歡喜。你的心態是什麼樣,你的生活就會變成什麼樣。

佛陀教給我們的美容秘訣,無一不是在教我們擁有一顆美麗的心,用美麗的心念來看待世間,不但會發現一切變得美麗,連自己的外在也會越來越美麗。今生美貌為何因?前世佛前供花人。我們常說「菩薩心腸」,心善的人最美,只有內心慈悲、柔軟,與佛心相應,才會如佛菩薩那般擁有莊嚴圓滿的慈悲相。祈願大家福慧雙修,早日修得菩薩相,成就無上菩提。南無阿彌陀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