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條「大動脈」宣布竣工,橫穿中俄邊境,一年輸送380億天然氣

@ 2019-03-30

石油作為「工業血液」在我國工業化的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我國石油儲量在全球排第六,除了1959年發現的大慶油田,其後十多年總產量近十億噸,此外每年還需要向國外進口幾億噸,才能滿足國內的需求。

隨著我國工業的不斷發展,對汽車汽油、發動機燃油的需求愈來愈高,我國與俄羅斯開展了長期的原油貿易往來。

2011年,我國與俄羅斯正式啟用了起於斯科沃羅季諾原油分輸站,途徑中俄邊境、黑龍江省和內蒙古,止於大慶油田的原油運輸管道。截止2016底,中俄已通過原油管道,累計交易原油9171噸,除了進口原油外,我國還一直大量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

眾所周知,俄羅斯有用不完的天然氣,而我國燃料資源稀缺,我國北方城市煤氣供暖以及工業生產都需要大量燃料。

我國毗鄰俄羅斯,兩國路途遙遠,灌裝運輸石油、天然氣成本高。所以,早在2016年,我國就開始與俄羅斯修建由黑龍江-俄羅斯的天然氣管道,而就在剛剛,關於這一工程傳來了一個好消息。

據報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已經竣工並通過檢驗,東線管道是橫跨中俄界江、黑龍江的一條大動脈,是連接中俄天然氣管道的關鍵點,而且目前俄羅斯境內的天然氣管道已經修建完畢,我國境內黑龍江內天然氣管道也將完工,預計年底可以使用。

中俄天然氣管道在我國境內分為北、中、南三段,起於黑河終於上海,管道全部完工後,預計每年將輸送380億立方米天然氣。此外,在不久前,我國還勘測到南海海底有豐富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

要知道,天然氣水合物的含碳量是所有化石燃料的兩倍,意味著它燃燒時可以產生更多的能量。一旦成功將其產業化,將會成為比石油、天然氣更好的燃料。

我國擺脫了對西方國家燃料的依賴,與俄羅斯合作引進石油、天然氣,大大減少了不必要的成本。目前我國發現的天然氣水合物也將引領世界走向一個新的燃料時代。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