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反衛飛彈升空
印度總理莫迪3月27日在電視講話中宣布進行反衛星試驗,成功發射了一枚地基反衛星武器,擊落了一顆近地軌道衛星。
印度總理莫迪說,印度軍方成功演示了反衛星武器,一枚地基飛彈,也就是現有彈道飛彈攔截器的一個版本,擊中了大約300公里高空的一顆衛星。莫迪說,這枚反衛飛彈在「發射三分鐘內」擊落了近地軌道衛星,具有卓越的精度和技術能力。
根據印度外交部的一份聲明,這枚飛彈是從印度東北部的杜爾·卡拉姆島發射的,印度外交部宣稱測試完全成功,達到了所有計劃的參數。
3月25日拍到的印度反衛飛彈升空畫面
莫迪和國防部都沒有確認此次試驗的目標衛星。印度媒體猜測,可能的目標要麼是1月份剛剛發射的Microsat-R紅外夜視衛星,要麼是一年前發射的Microsat-TD網際網路測試衛星。根據美國軍方的跟蹤數據,Microsat-R衛星的軌道為262 * 280公里,而Microsat-TD衛星的軌道為353 * 361公里。
擊碎衛星
印度國防部在聲明中說,這次試驗的目的是儘量減少長壽命碎片,測試是在低層大氣中進行的,以確保沒有太空碎片。印度說無論產生什麼碎片,都將在數周內落回地球。目前還不清楚這次試驗產生了多少碎片,但一些碎片可能最終進入更高的軌道,衰變時間更長。
印度反衛飛彈升空
這次試驗使印度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後第四個試驗反衛星武器的國家。莫迪表示,這次測試既展示了印度整體太空計劃的能力,也表明了印度願意保護自己的衛星免受攻擊。
莫迪高調宣稱:「印度作為太空強國屹立不倒!」。
不過,這次試驗可能會增加人們對太空軍事化的普遍擔憂。
美國類似試驗
美國在2008年2月也進行了類似的試驗,在一次名為「燃燒霜凍行動」的試驗中,使用一種改進型艦載SM-3飛彈摧毀了美國193號衛星。這顆衛星被成功攔截時,正在大約250公里高的軌道上運行。美國政府提前宣布了這次試驗,稱其設計目的是將碎片的產生降到最低。那次試驗的大部分碎片確實在幾周內重新進入了軌道,不過那次試驗追蹤到的最後一塊碎片直到2009年底才進入軌道。
以下是這一重大事件的進展:
印度反衛飛彈升空
莫迪總理在全國大選前幾周發表的罕見電視講話中說,印度成功發射反衛飛彈,飛彈在「發射三分鐘內」擊落了這顆近地軌道衛星,具有非凡的精度和技術能力。
莫迪說這對印度來說是一個重大時刻,所有人都應該為此感到自豪。是確保印度安全、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的重要一步。
3月27日,莫迪早早在推特上說,他將在上午11:45 -中午12:00左右向全國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一定要在電視、廣播或社交媒體上看到這一講話。」
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主席說:「印度已經掌握了反衛星能力,能夠以幾厘米的精度遠程打擊衛星。」
這是印度在太空戰爭領域邁出的第二步,但仍處於起步階段。
通過反衛測試,印度可以在具有戰爭象徵意義的時刻發動的網絡攻擊使他國衛星失效。
印度反衛飛彈升空
印度的反衛飛彈系統採用普里特維飛彈,該飛彈被認為具有擊落來襲飛彈的兩發機率——第一發是在大氣層外發射的,如果失敗,將在大氣層內觸發第二發。但是,彈道飛彈防禦作為一個概念是可行的,但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可行,因為需要太多的彈道飛彈防禦系統才能擊落哪怕是幾枚敵方飛彈。
然而,莫迪的說法遭到了一些國際專家的質疑,他們質疑印度是否真的具備成功的反衛星技術所需的要素,比如天基傳感器、合成孔徑雷達、太空制導和控制系統以及全球定位系統。印度已需要幾年的進一步測試來確保系統的戰鬥可靠性。
俄國反衛飛彈升空
根據美國智庫的說法,對反衛星武器的研究始於1957年10月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之後。到20世紀80年代,美國和蘇聯都進行了反衛星飛彈試驗。
在演講之後,印度人們對這篇演講的反應並不熱烈。莫迪的支持者希望看到一些更有政治意義的東西。反對莫迪的聲音很高興,因為莫迪沒有在選舉中獲得任何重要的分數!
反對黨批莫迪違規發表重要消息,他們質疑莫迪宣布這一消息的時機,甚至質疑他是否有必要代替該國頂尖的太空科學家宣布這一消息。
莫迪在全國發表電視講話
高調宣布反衛星測試顯示莫迪熱衷於在大選投票前將話題轉向國家安全,因為印度在今年2月的印巴大戰中慘敗,宣布反衛成功,不過是側面證實印度米格確實被巴國擊落了。
莫迪在全國發表電視講話之前宣布反衛星任務取得成功,這一事實本身就給這項發展披上了明顯的政治色彩,尤其是因為印度最激烈的選舉就在幾天之後。所以有專家分析,印度此舉純粹是政治性的。他本可以讓科學家們做出突破性的宣布,然後對此次任務的幕後人員給予了慷慨的讚揚。
與此相反,國會和反對黨則迫切希望將焦點重新放在經濟、就業和現金分發計劃上。
所以莫迪沒有必在任期限屆滿後現在進行反衛測試和公開宣布,這項任務並不十分緊迫。這麼高調這似乎是莫迪想拯救即將沉沒的人民黨的絕望氧氣。
莫迪在全國發表電視講話
莫迪本想在全國發表演說獲得選舉紅利,沒想到結果是反高潮的。它提高了人們的期望,但收效甚微。它不太可能在印度農村奏效,即使是城市選民——民意調查顯示他們更關心就業和物價——也不太可能被外太空發射的飛彈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