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穴位,是人體的「天然藥房」

@ 2019-03-25

經絡與穴位就好像人體的天然藥房,可以幫助我們防病保健,祛病強身,而且還無毒副作用。

六味地黃丸:復溜穴

復溜穴,屬足少陰腎經穴,復溜穴就是要讓停留下來的水又重新流動起來的意思。它位於小腿內側,太谿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此穴滋腎陰效果極好,可補腎益陰,利水消腫,改善整個腎的功能。

每天揉按3-5次,每次2-3分鐘,以產生酸脹感為宜。即可相當於服用一天六味地黃丸的效果。

另外,按摩復溜穴對女性下焦冷、痛經、手腳浮腫有效。也可治療腸鳴、水腫、泄瀉、盜汗、自汗、腳氣等病症。

補腎佳品:‍復溜、太谿、湧泉‍

鹿茸、枸杞、蟲草是眾所周知的補腎佳品,其實在穴位裡也有這樣的補腎組合——它們就是複溜、太谿、湧泉。

太谿穴:為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雙側對稱。有滋陰益腎,改善手足冰冷之功效。

湧泉穴:這個穴位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吧,它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屬足少陰腎經,有開竅、瀉熱、降逆的功效。

作為中醫臨床急救穴之一,配水溝、內關主治昏厥。

太谿、復溜兩穴常相配而用,按摩效果很好也無特殊禁忌。操作中,哪個穴位敏感就先揉哪個穴。

兩個穴位每天交換著揉一揉,可壯陽強身,散熱生氣。

若同時艾灸腎俞、關元、氣海等穴,那就真成了一劑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補湯了。

逍遙丸:太衝穴、陽陵泉

按摩肝經的太衝穴和膽經的陽陵泉,和吃中藥逍遙丸效果一樣,可疏肝解鬱、養血調經,且見效更迅捷。

陽陵泉: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穴道。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用大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陽陵泉穴約2分鐘,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

按摩此穴可治療慢性胃炎、胃痛。

太衝穴:在腳麵最高點,下面是大腳趾和二腳趾分叉的地方,用手的食指指腹,抵在凹陷處,把發力點作用在骨頭上,點揉3-5分鐘。

作為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通過按揉「太衝穴」,可以把人體鬱結的氣最大限度地衝出去,改善煩躁、易怒、眩暈、月經不調的情況。

牛黃清心丸:少府穴

少府穴屬於手少陰心經,穴位於手掌面,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尖處,每次按摩5分鐘,每日兩次。

按摩少府穴有清心瀉火、行氣活血的功效,最強的功效是清心除煩,掐掐它就相當於吃了一味「牛黃清心丸」。

麥味地黃丸:尺澤穴

尺澤穴屬於手太陰肺經穴,可緩解治療咳嗽、氣喘、咽喉腫痛。

位於人體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微屈肘取穴,每次3分鐘,每日兩次。

按揉肺經的尺澤,若加上腎經的複溜,相當於麥味地黃丸。具有潤肺、滋陰、去心火、納氣、平喘、止咳嗽等功效。

牛黃解毒丸:內庭穴

內庭穴位於足背,當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屬足陽明胃經,可清胃瀉火,理氣止痛。

內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當於牛黃解毒。胃火牙痛、咽喉痛、熱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內庭,所以它是一個去熱的穴位。

參苓白朮丸:太淵穴、商丘穴

太淵穴:屬肺經原穴,位於人體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太淵穴屬土,肺經屬金,正好是「土生金」,其補中氣之氣最強,按摩、艾灸都有顯效。

商丘穴:穴位於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可以治療各種炎症,補足氣血、保養乳腺。

該穴屬足太陰脾經,屬金,脾經屬土,剛好也有「土生金」之功效。

太淵、商丘這兩穴合在一起來用就是免費的參苓白朮丸。補肺健脾,益氣止瀉,對於改善體倦乏力功效顯著。

保和丸:大陵穴

大陵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穴,穴位於人體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稍加用力按揉。

此穴性屬土,可緩解治療口臭、心痛、胃痛、嘔逆,還有健脾的功效。

吃完飯不消化,揉大陵穴可以從心臟借點血幫助運化,相當於吃保和丸,為您增加胃動力,消食導滯,緩解脘腹脹滿。

本文選自: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