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首艘國產航母, 中國比印度快太多! 時間對印度來說是靜止的

@ 2019-03-19

1、殲15對手出現了!美軍這一航母利器將服役,專家:已完成全部測試

​圖為卡爾文森航母上的F35C艦載戰鬥機

近日,有媒體報道,這次已經不是警告,美航母即將迎來一超級殺器——美國海軍的航母利器F35C戰鬥機下個月即將服役,可以投入戰鬥使用。同時美國海軍的發言人在4日接受採訪時也稱,F35C不會在形成戰鬥力的方面有時間上的推遲,他還表示對這項計劃充滿了信心。「儘管官方尚未宣布具體日期,這項工作也在按計劃進行。」美軍專家稱,F35C已經完成了全部測試。而中國軍迷聽聞後大呼:看來殲15的真正對手出現了!

F35C是由F35發展而來的,除卻其機身面積比較大之外,在其它主要性能上兩者沒有什麼很大的差別。在動力方面,F35C採用的是普惠公司的F135發動機,這款發動機是世界上第一款推重比大於10的發動機,將其應用在定位中型戰鬥機的F35C身上,一台就可以提供非常大的推力。

隱身性能方面,F35C的機體表面採用連續的曲面設計,這使得它的RCS值非常低,比蘇27、F15等三代機低了兩個數量級,並且它的計算方式不同於曾經的分段模擬合成的方式,採用整體模擬的方式,分析方法更加的苛刻,而得出的數值也更加嚴謹和精確。F35C有彈艙設計,不會因為外掛武器而增大RCS值,從而使它的隱身優勢更加的明顯,不僅可以減小它被發現的距離,還可以使全機身雷達散射和紅外散射的中心發生改變,從而使來襲飛彈脫靶率增加,也使得它的主動干擾手段更容易奏效,總的來說F35的隱身能力非常出色。

此外在航電方面,F35C由四個最關鍵的電子系統組成: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的AN/APG-81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英航宇公司的綜合電子戰系統以及洛馬公司的光電瞄準系統,其中EODAS由其機身上的6套光電探測裝置組成,可以實現360°視角,圖像會反饋到頭盔,讓飛行員通過目視就可以透過障礙獲得大面積外景圖像;EOTS是一個輕型高性能多功能系統,可以在很大的距離上實現精準探測並識別目標,這一先進的技術十分值得中國借鑑。

雖然目前F35依然存在諸多問題,而且美國海軍對這款戰機依然不怎麼滿意,並且還要另外發展沉默大黃蜂來縮減F35C的採購量。但對美國海軍而言,這款戰機的誕生對艦載機的提升依然是意義非凡的。畢竟這款戰機是一架隱身戰機,將能夠極大提升美國海軍的突防打擊能力。

對於美軍而言,F35極大提升了美軍的作戰實力,而且作為第一款第五代艦載機,這款戰機的誕生也意味著美國海軍實現了對中國海軍的領先,對中國海軍而言威脅不可謂不小。而且美軍還在對F35進行改進,現在中國海軍光靠升級殲15戰機根本不足以令中國海軍具備對抗美軍的實力。

2、印度再次開掛,在航母上要安裝能攜帶核彈頭彈道飛彈,屬世界首創!

2010年初,印度海軍只有一艘航空母艦,即「 維拉特 」號,以及其最初龐大的航空母艦發展計劃(即至少建造三艘,可能是五艘),並逐步建立了亞洲數量最多、戰鬥力最強的航空母艦艦隊,但似乎徒勞無功。儘管許多人認為印度航母的發展既不理想也不成功,但海軍專家李傑則告訴中央電視台,印度海軍航母的發展有其自身的特點:在建或改造中的各種航母甲板的起降方式,或規劃艾德買的,大致相似,都是滑雪型的,這有助於新舊飛機。艦載機的自然連接和過渡;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米格-29K戰鬥機和LCA的結合;具有核彈頭的彈道飛彈可以安裝在世界第一的航母上。

印度的航母開發並不理想,因為維拉特已經服役50年,經歷了幾次重大的維修和改裝,但由於達到了使用壽命的極限,它將被推遲至多幾年。印度自主研發的「藍天衛士」航母建造過程似乎不太順利,原計劃2012年服役可能難以實現(約2014年);而俄羅斯負責改裝的「戈爾什科夫元帥」航母竣工日期,已被推遲,成本再次上升。再次(現在跌到23億美元)。更令人擔憂的是,俄羅斯進口米格-29K艦載戰鬥機的作戰性能仍遠遠落後於美國,俄羅斯計劃將印度米格-29K艦載戰鬥機的單價提高60%。

就其自身研究而言,由於缺乏技術性能指標,與前者搭配高低的LCA輕型戰鬥機也無法按時投入使用;儘管存在許多問題,時間限制一再拖延,對於印度飛機總體思路和建設發展來說,C航母、海軍專家李傑認為,它已經建造了一套符合印度特點的航母及其航母。其思路和實際施工措施有其獨到之處。事實證明,印度航空母艦及其運載飛機的發展雖然不順利,但決不是失敗的,有許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

海軍專家李傑認為,印度海軍現役和在建或改造中的各類航母甲板的起飛和降落方式是相似的(均為滑橇式 型)。這將有助於新舊航空母艦之間的自然聯繫和過渡,大大減少飛行員的訓練環節,降低維修成本,有助於航空母艦的轉移和使用,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本效益比。

大量數據表明,舊的「維特拉」號現役母和弗拉基米爾·維克拉馬蒂亞(Vladimir Vekramatia)都裝備了雪橇起飛甲板,但它們的向上翹曲角度不同。例如,Velat配備了一個向上彎曲角度為12度的雪橇飛行甲板,這確保了獵戶座垂直/短距起飛和著陸飛機在相對較短的距離內滑行和起飛。改型航空母艦維克拉馬提亞的甲板翹曲角為14.3度,接近翹曲角的臨界值。它足以在較短的距離內以相對較重的起重重量(最大起飛重量為22.4噸)提升米格-29K艦載戰鬥機。自主研製的「藍天衛士」航空母艦,上翹角在12度到14度之間,飛行甲板長253米,完全保證了米格-29K、「海鷂」和印度製造的LCA等戰機的發射。到2012年,如果這三家航空母艦都在印度海軍服役,印度海軍將成為亞洲最大的航空母艦,所有這些航空母艦都將是使用滑雪起飛運載飛機和相關技術的航空母艦。因此,即使這些航母中的任何一艘退役或大修,印度海軍將來也能順利地將其艦載飛機轉移到另一艘航母上。只要進行一點適應性訓練,它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其他航母的作戰任務。

不久前,另一件事證明了印度海軍在實施雪橇式飛行甲板航母方面堅定不移的決心。2009年底,世界主要媒體發表了一條信息:受金融危機影響的英國準備出售其歷史上最大的未使用過的航空母艦伊莉莎白女王號。印度迫不及待地想以22億美元的價格購買這艘大型、不確定的航母。當然,在決定購買這艘航母之前,印度肯定有過一個很好的論據。可以說,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航母所考慮的四種基本起飛配置中,有三種與雪橇飛行甲板有關,只有一種使用彈射器;換句話說,印度海軍購買的大型航母在未來更可能使用雪橇飛行甲板。如果印度海軍的夢想下一步實現,印度海軍原三艘航母上的艦載飛機可以儘快從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上起飛,不會有太多麻煩,而且著陸平穩。這樣,由於艦載機的平穩過渡,大型航母伊莉莎白女王號,具有6.5萬噸排水能力,能夠搭載更多艦載機,足以形成更強的作戰能力。

據海軍專家李傑介紹,印度海軍在其他國家沒有遵循重、輕飛機配置的道路,而是強調了自己的重、輕飛機配置。

在過去幾年裡,美國航母戰鬥機主要由F-14「雄貓」和F-18「大黃蜂」組成。前者最大起飛重量為33.724噸,後者最大起飛重量為22.328噸(地面攻擊),可以說這兩種飛機形成了重型和輕型艦載飛機的理想組合。鑒於印度海軍的大多數航母都是中型航母,印度海軍選擇了米格-29K戰鬥機和LCA輕型戰鬥機作為輕重型搭配,相互補充;前者的最大起飛重量為22.4噸,而LCA的正常起飛重量僅為8.5噸。在這方面,印度的做法與法國的戴高樂航空母艦非常相似。輕型和重型航母由陣風M1戰鬥機(12)和超級旗(20)組成,最大起飛重量分別為21.5噸和12噸。

印度海軍除了兩架飛機的噸位和負載差異很大外,還選擇了輕型航母LCA戰鬥機作為與米格-29K戰鬥機合作的最初考慮因素,特別是為了滿足雪橇飛行甲板的需要。實驗表明,米格-29K戰鬥機非常適合短途滑雪,能在短距離內快速升空。LCA輕型超音速多用途飛機在這方面的性能更加突出:其氣動布局合理,採用無水平尾翼的大三角翼設計,短程起降能力突出,非常適合雪橇甲板的起飛需求;40%的機身採用先進的復合材料,不僅減輕了重量,而且具有優良的隱身性能,而且在許多情況下很難鎖定和著陸其他飛彈。攻擊它。本機還採用先進的四餘度數字飛線控制系統,使其控制水平一流,駕駛舒適。

鑒於LCA戰鬥機的許多部件都是拼湊在一起的,因此「卡弗里」發動機的自主研發計劃也得到了推進。為了儘快上船,滿足跳傘起飛的要求,LCA艦載機不僅減輕了500公斤的「重量」,而且安裝了美國通用公司的F404-GE-F2J3發動機,技術成熟,可靠性高。經過多方努力,2001年1月4日,第一架LCA戰鬥機終於從地面起飛。雖然LCA戰鬥機的服役日期被推遲,成本增加了10倍以上,但它是印度自主研發的戰鬥機。然而,人們擔心LCA航母可能趕不上未來的印度海軍航母;例如,藍天衛報航母將於2014年左右交付印度海軍,LCA甚至可能在2015年才正式交付。為此,印度海軍採取了一些補救措施:在購買了12架米格-29K和4架米格-29KUB後,計劃再購買29架米格-29K進行獨立過渡。

海軍李傑認為,獨特的艦載空對空武器和超靜音「水下保鏢」有助於為航空母艦及其編隊提供可靠的「傘」,這不僅使敵人難以接近前線,而且能進行有效的抵抗。

除了更先進的米格-29戰鬥機和輕型LCA戰鬥機外,印度海軍新航母上還有幾套非常方便的保護「殺手鐧」。首先,擁有核彈頭的彈道飛彈可以安裝在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上。這種彈道飛彈源於陸軍的「普里特韋」短程彈道飛彈。它重4噸,最大射程150公里,能攜帶1噸核彈頭,爆炸當量約6萬噸,相當於1945年日本廣島原子彈的3倍。代號為「danush」的彈道飛彈使用慣性導航系統,由印度自己生產的精密計算機軟體控制。它的飛行軌跡更加靈活,可以編程為準備六個不同的飛行軌跡。然而,這種彈道飛彈也有其不足之處,即液體燃料在發射前必須預熱,最平穩的發射時間為3小時,從預命中目標、架設飛彈、注入推進劑到點火。

目前,印度航空母艦維拉特裝備了巴拉克-1型艦對空飛彈。對於新一代航母,預計將安裝新一代巴拉克-8艦對空飛彈:採用8個標準垂直發射單元和EL/M-224B相控陣火控雷達;飛彈箱具有自動檢索功能,可隨時保持全天候戰備狀態,其結構非常緊湊,只需俄羅斯即可。羅斯載體上30%的空間可供安裝。巴拉克-8艦對空飛彈採用直接殺傷機制,採用22公斤的強力爆炸殺傷彈頭,能大範圍殺傷來襲飛彈和飛機;即使在惡劣條件下,飛彈也能保持較高的命中機率。該飛彈裝備有一個高度表,該高度表具有可控、自適應和敏感的引信模式,即使是對抗3-4米掃海飛行的飛彈也有很高的機率。

除了更好的武器對付空對空目標,印度新航母編隊的「水下護航」還有其獨特的方法:它不會像其他主要航母那樣使用核動力攻擊潛艇護航,而是使用法國研製的「蠍子」級AIP潛艇。這類潛艇使用水滴的形狀,並且船體表面可以通過附加物儘可能地減少。此外,廣泛採用了多種減振降噪技術,如浮筏減振技術、7葉大傾角螺旋槳等,潛艇船員僅31人。因此,船的噪音很低,安靜度很好,很難被另一邊發現,但可以在比較遠的距離找到另一邊。該船的水下打擊能力也很突出:它能發射各種魚雷和潛射反艦飛彈,並具有快速的再裝填能力,包括16枚重型魚雷、「飛魚」潛射反艦飛彈,必要時可重新裝填水雷武器。

3、同是首艘國產航母, 中國比印度快太多! 網友 時間對印度來說是靜止的

就在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準備進行海試的同一天,一些網民曝光了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印度維克蘭號航空母艦的最新進展。從衛星圖像上看,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的甲板開口是焊接的,這意味著需要從甲板開口進入的瓦克蘭下部船體的大型設備可能已經安裝完畢,始終處於「停滯」狀態。「印度製造的維克蘭德號航空母艦確實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