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10日上午,一架衣索比亞航空公司客機墜毀,機上157人全部遇難。隨後不久,網上流傳出了兩段所謂的「埃航墜機前艙內視頻」。有媒體仔細查證後發現,這兩段視頻都是假的。
其中一段是《媒體曝光埃航空難機艙內最後時刻:哭聲一片》。
在該段視頻中,最後關頭乘客們都已帶上氧氣面罩,嬰兒大聲啼哭,哭聲令人揪心。然而,這並非埃航失事飛機的視頻。
埃航失事飛機是波音737MAX,機型屬於單通道窄體客機,艙內座位是「3+3」布局。但網傳視頻中的機艙內卻有兩條通道,座位分為左、中、右三個區域。是一架雙通道的寬體客機,和埃航失事飛機不是同一機型。
另有一段17秒的所謂「衣索比亞航空737墜機前畫面」的視頻也在網上流傳,同樣的,這架飛機也是雙通道寬體客機,並非埃航失事飛機。
無獨有偶,2018年印尼獅航飛機墜毀之後,曾流傳一段所謂「墜機前乘客拍攝」的視頻,同樣被證實為虛假視頻。
熱點事件發生後,往往有人博關注賺眼球,伺機散播謠言,甚至是陰謀論。不僅破壞了清朗的網絡環境,也是在遇難者家屬的心口上扎刀。猶記得MH370事故後,一次又一次的虛假謠言,讓家屬和搜救方滿世界轉,給了一個希望的泡影,又再次戳破。越是在這樣的熱點事件中,越是要打擊謠言,傳遞真相。
在本次空難中,有人炒冷飯,舊聞新發,讓一些謠言死灰復燃,飛機似乎又成了謠言的高發區。
飛機後排座位更安全;飛機上只有機長才有降落傘;隆胸的坐飛機假體會爆炸;飛機上的輻射會致癌?不禁讓人感嘆,飛機還能不能坐了?
有傳言稱民航客機上只給機長員配備了降落傘,飛機失事後機長可以優先跳傘逃生。
傳言實在陰險,出了事故機長先跳傘跑了,那剩下的乘客怎麼辦,問天問大地嗎?或者是問問宿命?
首先明確一點,民航客機是不配備降落傘的。高空跳傘專業性極高,即使是訓練有素的傘兵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成功,更不要說普通乘客了。民航客機的正常飛行高度一般在5000米以上,遠遠超過了正常的跳傘高度。而在失事機率較大的起降階段,則處於低空、超低空飛行,並沒有足夠的跳傘高度和時間。
明確了飛機上沒有降落傘之後,我們再來看看飛機失事後機長是否可以優先逃生?答案是絕對不可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第四十八條明確規定:在必須撤離遇險民用航空器的緊急情況下,機長必須採取措施,首先組織旅客安全離開民用航空器;未經機長允許,機組人員不得擅自離開民用航空器;機長應當最後離開民用航空器。航空人員玩忽職守,違反規章制度造成嚴重後果的,將按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在電影《薩利機長》中,有一個細節特別打動人心。在乘客全部離開機艙逃生後,薩利機長又檢查了一遍機艙才離開。一名負責任的機長絕不會扔下乘客先走。如果大家有看紀錄片《空中浩劫》的話,可以發現,很多機長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沒有放棄控制飛機,確保乘客安全。
除了機長是否會扔下乘客先走,飛行時的輻射問題也同樣引人關注。有說法稱,在乘坐飛機時,人體受到的輻射強於地面,一個月內兩次長途飛行,就會致癌。
乘坐飛機真的會讓我們罹患癌症?以後都不能坐飛機了?別急,雖然乘坐飛機受到的輻射確實強於地面,但遠沒有達到致癌的程度。
首先我們來討論一次性大劑量輻射的危害。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的一份報告顯示:輻射劑量低於100mSv時沒有觀察到腫瘤發生率升高的現象。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的表述則是:10mSv以內沒有影響健康的直接證據,10~1000mSv沒有早期效應,劑量較高時暴露人群的特定癌症發病率上升。
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曾計算過一次10小時的飛行電離輻射量,得到的數據約為:0.03mSv。按照10mSv以內沒有影響健康的直接證據來計算,需要飛行3333小時飛機才有可能影響人體健康。按照輻射量100mSv來計算,則需要飛行33333小時才有可能帶來致癌風險。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如此「長途」的單程航程。
普通人很難有機會受到一次性大劑量的輻射,和大家更相關的是經常性的或者說慢性的輻射。 根據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的數據,每年受到的輻射在20mSv以下都是安全的。要達到這個限值,一年內需要飛行6666小時。一年總共才8760個小時,將近五分之四的時間都在飛機上度過,再繁忙的空中飛人也飛不了這麼「勤」吧。
因此,普通人一年乘坐幾次飛機受到的輻射量,遠遠達不到致癌的程度,大家不必過於擔心。
這個傳聞源自多年前的一則國外的新聞,莫斯科一名女子隆了胸,坐飛機時假體爆炸了……
後來,傳聞就越傳越邪乎,變成了「假體隆胸之後不能坐飛機,會爆炸!」。這讓不少愛美人士感到害怕:難道自己體內裝了一枚「定時炸彈」?
其實,只要填充的是正規假體,乘坐民航客機是不會有問題的。那位莫斯科女子的假體之所以會爆炸,與她填充的假體本身就是劣質產品,而且尺寸太大,密不可分。闢謠君在這裡也提醒愛美的女性朋友,一定要選擇正規醫院進行隆胸手術,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流言終結者第一季第二集節目中,將矽膠假體放置在相當於8000英尺高度的環境下時,假體輕微膨脹;再放在相當於4萬英尺高度的環境下,假體體積膨脹到原來的兩倍,也沒有爆炸。而且,當飛機飛到高空,機艙會對氣壓進行一定的調節,不會出現人體不能承受的氣壓差 。
出於安全考慮,不少人常常選擇後排座位,據說這是某國外飛行專家研究多起墜機事故後得出的結論。根據網上一張熱傳的 「飛機座位安全指數」圖顯示,不同座位安全等級不同。發生空難後,前排座位危險係數高,後排座位更安全。
乘機座位不同真的代表安全等級不同嗎?
事實上,該圖來自2007年7月大眾機械師雜誌的一篇文章。文章以40年來,所有發生在美國造成了人員死亡但仍有倖存者的噴氣式民航客機墜機事故為樣本,對選擇不同座位的乘客在事故中的生還率進行了統計。
不過這個統計,由於樣本數過少,並不具備說服力。該統計的條件是:發生在美國、有人死亡有人存活、噴氣民航客機、墜機。雖然時間尺度有40年之長,但符合這個選擇條件的事故一共有20起。這個數量確實不多,僅在文章發表的2007年,全球造成乘客死亡的商業航空事故就有22起。
飛機上並不存在一定比其他座位更安全的位置。如果飛機失事,機頭朝下墜毀,理論上後排座位存活率更高。但要是飛機機尾朝下墜毀呢?飛機被另一架飛機從中部攔腰切斷呢?甚至直接空中解體呢?
波音公司的官方網站在回答這個問題時也表示:「沒有證據表明飛機上的一個座位比另一個座位更安全,尤其是在都系好安全帶的前提下。」
相比於挑座位,系好安全帶,仔細閱讀安全須知卡對於保證大家的乘機安全更為重要。
下面闢謠君將為大家介紹5大安全須知,請收好小桌板,調直座椅靠背,打開遮光板,仔細聽講哦~
找好安全出口 嚴格遵守乘機指南 留心觀察一切異常情況 認真觀看起飛前乘務人員或視頻演示的逃生方法 繫緊安全帶而不是只系上
你還知道哪些乘坐飛機時的安全須知呢?評論區留言討論,安全出行,平安到家。
參考來源:上觀新聞 果殼網 人民網 中國民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