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呼吸的最高境界胎息(人人可學)

@ 2019-03-15

胎息之境

提到「胎息」,很多人就想到了神秘的道家功夫,並認為「胎息」就是不用口鼻呼吸,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從中國傳統功法和現代科學的角度講,所謂的「胎息」,是一種靜態的、特殊的胸腹聯合呼吸,通過正規的訓練,人人可以達到「胎息」之境界,裨益健康。

呼吸模式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講過呼吸包括了「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兩大模式,呼吸的過程中,我們會使用到膈肌、肋間肌、胸肌、腹肌、骨盆底肌及腰背肌等。人類的每一個呼吸動作,都是由不同的呼吸肌肉群參與進來,從而改變人體胸腔及腹腔的壓力梯度,使肺泡完成擴張及收縮,最終達到氣體交換的目的。從呼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知道,呼吸最核心的內容是肺泡開合之間的氣體交換,並不是胸式或者腹式呼吸,也不是呼吸時某一塊肌肉是否能夠收縮或者舒張。

了解了呼吸的過程,我們就知道了所謂的胸式呼吸,就是呼吸時以胸部肌肉群為核心的呼吸模式;而腹式呼吸,就是指呼吸時以腹部肌肉群為核心的呼吸模式;胸腹聯合呼吸,就是呼吸時胸部肌肉群和腹部肌肉群等共同參與。我們本篇講的最為重要的胎息,屬於胸腹聯合呼吸,是胸腹聯合呼吸中的靜態呼吸,即在胸腹肌肉群最大程度「不動」的情況下,完成健康輕鬆的氣體交換。

胎息之路

胎,具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意思,一個是指胎兒,一個是指器物的固定模型、模具;息,是呼吸的一種表現形式,即沒有動作外形的呼吸;胎息,就是指在呼吸肌肉群靜態的情況下,能夠完成呼吸過程的一種呼吸模式。我們普通人要做到「胎息」,需要經過三個步驟,第一,要把我們胸腹的呼吸肌肉群松解、鬆開,達到骨肉分離,並通過以武聖孫祿堂大師「無極樁」為核心的樁功體系,把我們身體的脊柱異常彎曲調理正常。第二,要通過易筋經、少林八段錦等易筋鍛骨的功法,把周身鬆散的呼吸肌肉群從新整合,恢復成為幾種特殊的功能狀態,如雙手托天理三焦的「三焦」整合狀態、調理脾胃須單舉的「脾胃」整合狀態等。第三,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時時刻刻注意調整我們的胸椎,只有胸椎功能位置達到最優,才能順利的進行「胎息」。胎息,對我們的健康非常有益,尤其是可以提高我們的抗寒、耐熱能力,練習者可以自行體會。

胎息,曾被神秘、曾被誇大、曾被造假,在3.15打假之日,我們正確的來認知胎息,以正視聽,共鑄健康之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