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CEO張勇:6年前馬雲送我8個字,讓我受用至今

@ 2019-03-14

前不久,2018年11月底,阿里完成了一年一度的組織架構調整,同年12月,CEO張勇在阿里青年幹部培訓營上,談了自己對阿里組織架構升級,以及用人的思考。

這也是「傳承計劃」宣布後,張勇首次在內部談組織管理。在阿里內網,這篇講話獲得了高點擊。

張勇說:「領導者有一些基因是天生的,但是大量訓練是可以後天培養的,不然我也不可能從一個會計做成一個CEO。只要每個人有學習能力,有悟性,願意思考,都有可能。」

一個會計能做到CEO,除了後天的大量訓練之後,還需要擁有怎樣的能力?希望張勇的這篇談話,能帶給你啟發。

作為領導者,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排兵布陣。

所謂「排兵布陣」在今天的具體場景里,就是怎麼設計組織架構。組織設計不是HR的工作,而是業務一號位的首要工作。HR一號位配合業務一號位來完成組織設計和落地的執行。怎麼樣進行組織的設計、拆分、合併、目標設計,包括什麼樣的人在裡面擔任某個團隊的Leader,充滿了無窮的奧妙。

一個領導者要從「做事用人」 走向「用人做事」

2012年雙11前夜,馬老師送給我八個字。當時我們在萬塘路口,華星時代廣場上面,天貓大本營當時在那邊。他說,逍遙子,你現在是「做事用人」,但你要走向「用人做事」。

「做事用人」就是你把事情怎麼做,想得清清楚楚,但越往後走,團隊越來越大,組織越來越複雜,你要考慮整個組織每個板塊結構要怎麼設計。比如說,口碑這個地麵糰隊,大區按功能設,管銷售,集團中台管營銷和其他;還是說我全部落地,大區一把抓,從前面是銷售、營銷、運力、服務,這個設計是不一樣的。

什麼叫從「做事用人」到「用人做事」?

做事用人,是事情已經想清楚了,找一個合適的人來干。相信很多人還在這個階段。越往後走,會接觸到「用人做事」。這事兒怎麼干你也沒搞清楚,你根本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要找到最有可能把這個事情想清楚和做出來的人,讓他來帶一個合適的組織。

技術是專業人員,BD是專業人員,營銷是專業人員,搞物流也是專業人員。走向一個團隊主管,一個Leader,非常重要的區別是,你開始想排兵布陣的事情。而不是說,別人交給你20人,就是20人。你要想他們的職責怎麼區分,哪三個人組成一個小組,誰當頭,他負責的這個事情跟另一些人是什麼關係。

我自己這幾年的體會,用人做事和做事用人,跟組織設計是兩件事,但跟高度相關。這兩件事情都非常值得大家去體會。做事用人的核心是,你把組織都想好,從上到下清清楚楚,你就可以排兵布陣,把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按照既定策略做。

另一種是事情沒完全想清楚,但是你找到一個人,他能想清楚,或者他能把下麵條分縷析地安排好並設計組織,這就是用人做事。用人做事和做事用人,跟整個組織現有的狀態、人的狀態都有密切的關係。有時候過早地從做事用人到用人做事,是拔苗助長。因為你經常想不清楚的,你別指望另一個人能想清楚。在很多領域,人不可能是萬寶書,人一定是在一方面有經驗,另一方面經驗相對缺乏,需要更有經驗的人來做這個事情。

組織調整,不只是集團層面的調整,也不只是大的BG層面的調整。每個人都在運營一個組織,不同的只是這個組織到底是由兩萬人組成、2000個人、200個人、還是20人組成。大家都面臨排兵布陣的問題。仗怎麼打,怎麼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不僅要用策略,還要有排兵布陣。而排兵布陣就是從一個主管走向一個Leader最重要的變化。這個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是,無論用人做事、做事用人,最終人從哪兒來。

人分兩種,一種是他本身執行力非常強,你只要給他清晰的策略,你非常自信這個策略會work,而且這個人適合做這個事情,這就是「做事用人」。另一種是,你相信他的策略,相信他的排兵布陣能力,你把這件事交給他展開,這個就是用人做事。

但非常重要的是,大家一想,這對人的要求太高了。我找「做事用人」的人,還容易找,我找「用人做事」的人,我從哪兒去找。這就涉及到下面要講的,如果是這樣,永遠沒有現成的人。

領導者要善於從後排把人往前拔

十年前,我從來不會想像我今天會跟大家講這些,為什麼?你經歷了,從實戰中學習,慢慢就有心得,就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體系和方法論。只要每個人有學習能力,有悟性,願意思考,都有可能。

領導者有一些基因是天生的,但是大量訓練是可以後天培養的,不然我也不可能從一個會計做成一個CEO。這個時候一定要考慮的就是,我們要怎麼樣善於從後排把人往前拔。

很容易發生的情況是,團隊下面五個人,每個人干一件事情,乾得很好。五年以後、三年以後、兩年以後,這五個哥們還在干同樣的事情。我把這個問題拋給大家,大家既是這個問題的對象,又是需要去思考這個問題的人。

晉升、績效體系、Review這些問題,從M3升到M4、M4升到M5、M5升到M6。他除了升了一級,乾的事情、職責有沒有不一樣,我們有沒有誠心栽培一個人。

講這句話,對一部分人有點早,對一部分人已經合適。但在我腦子裡,沒有合適不合適,今天所有人既是被栽培的對象,同時也要想怎麼栽培別人。你能培養出七段棋手,你就可以成為八段,你就有可能成為九段。不然業餘初段一堆,但怎麼樣從業餘初段長到業餘四段,變成專業六段,靠的是實戰。

沒有人天生是專業高段位選手。在這之中:

第一,每個人要去想,我在每個調整當中,要達到的戰略目標是什麼。所有調整都是伴隨戰略目標設計來進行的。調整一定有目的。沒有目的,就不需要做戰略調整,沒有戰略目的,就不需要做組織調整。

第二,組織跟人掛鉤,人和事掛鉤,到底「做事用人」還是「用人做事」。

第三,人從哪兒來。

這三個問題,你們都可以在這次調整當中找到各自的答案。為什麼調整,每一塊到底是用人做事還是做事用人,人從哪兒來?

人不夠,必須從後排拔上來,不然永遠只有這幾個哥們在第一排站著,大家覺得很無趣,只能到牆外創業去了。這幫人在崗位上沒幹多久,也不算很老,但也不小了,上面還有五級,什麼時候是個頭。就跟改革開放高考一樣,第一屆1977年開始,到1997年,去銀行一看,處長才四十歲,大家以前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積極培養人才 不拘一格降人才

今天大家是「用人」當中的人。我們需要儘可能讓新一代同事、年輕的同事、有潛力的同事,去承擔更大的職責。這時候需要一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考。但是這個思考,只在集團頂部做,是不夠的。

今天大家也要開始思考,你要怎麼去培養你下面的同事。如果你是M4,你要怎麼樣讓M3的人成長起來,你多幾個M3,多幾個M4。一個M4能夠管住四個M4,你不到M5才怪呢。

當然這很難,比較接地氣的說法是,只要這個老闆是M4,其他M4都不願意來了,為什麼?老闆是M4,我沒機會升了。但你能讓別人來,還能讓四個M4聽你干,變成一個高效率的團隊,說明你不是M4了,起碼M5了。

這次組織架構的調整要點為:

第一,打仗不是協同,打仗是統一指揮。

今天只要我們面對一個突破性、開創性的業務,必須用統一指揮的思考,而不是用組織協同的方式,來進行團隊設計和生產關係設計。我們要避免用職能部門的協同,來完成開創性業務的進展,這是不可能的。

什麼叫做職能部門的協同?這個哥們管支付、那個哥們管物流、這個哥們管營銷、這個哥們管運營,大家各自一個團隊。你說你們協同吧,一起打一場仗,沒有人當頭,肯定不行。在幾個必須突破性進行模式創新的業務當中,必須進行從商業到供應鏈,到物流的完整閉環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打穿,也只有這樣打穿,才有機會去沉澱具體場景的平台。

平台肯定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第一天想做平台的,沒有一個做成的。平台都是不知不覺地中了頭彩,做了一個平台。如果今天我們「言必稱平台」,基本上做不成,為什麼?

你沉澱的核心能力是什麼,這非常重要。

第二,作為戰略重要性業務,必須「升格建制」。

對於一些相對年輕的Leader來講,因為這個領域的重要性,我們必須升格建制。說白了,師長找旅長,他最多想師長的事情,儘管還是一個師長,但是搞成軍級單位,他的想法立馬不一樣了,他就變成軍長思考了。

所以,今天把進口、IoT,天貓精靈所代表的面向消費者的智能硬體,這樣的團隊直接向我彙報,儘管是事業部,但它是一個軍級單位。這非常重要。

真正要突破的領域,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把這個局建起來,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突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