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運動,有人喜歡邀上幾個好友來一場徒步,有人會以做家務的方式讓自己動起來,還有人以朋友圈步數排名第一為每日奮鬥目標。
但是,你做的這些運動是真的健身嗎?中關村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忻蔚然提醒,運動健身「雷區」不少,避開「雷區」選擇合適的運動並持之以恆是關鍵。
以下的幾個「雷區」踩過沒有?
雷區一:年紀太大怕受傷不運動
其實,什麼時候運動鍛鍊都不晚。根據個人情況,儘量做到能坐著不躺著,能站著不坐著,能甩臂邁大步就不駝背小碎步。若是因為怕受傷、不敢動,反而容易造成骨質流失、骨骼肌萎縮、廢用性運動能力下降、體脂率升高、向心性肥胖、心肺耐量下降,等到想動的時候卻動不了了。
雷區二:家務勞動代替運動健身
許多家庭主婦天天在家做家務,尤其是退休後,買菜、做飯、打掃衛生、帶孫子,一天忙到晚,自我感覺運動量不小。出現心慌氣短去醫院檢查時才發現,運動耐量極低。這是因為家務勞動相當瑣碎,每項運動強度不定,運動時間不定,還極易被外因打斷,很難達到運動健身的效果。
雷區三:微信朋友圈曬步數攀比
有一些患者跟忻蔚然醫生反映,他們天天到頤和園繞昆明湖走一圈,儘管微信運動排名靠前,運動耐量仍很低。細問後忻蔚然才得知,原來他們的運動方式就是,經常三五結伴,帶著乾糧邊走邊聊,走走停停,每次都是大半天的光景。這樣同樣達不到有氧運動的強度和有效持續時間,反而還會因為行走過久引起負重關節的損失。
雷區四:「周末勇士」集中鍛鍊
這多見於上班族,平時工作忙,周末好不容易有空,連著去兩天健身房,每個健身器材來一遍,玩命地練它兩個多小時。這種健身方法容易導致骨骼肌肉損傷,嚴重的會造成肌酶升高、肌溶解、急性腎衰竭。
正確的做法是,有氧運動中等強度每周5次以上,或較大強度每周3次以上,或中等加較大強度每周不少於3-5次,間歇完成。
雷區五:急功近利型運動計劃
剛開始運動的人一般比較亢奮,但這種熱情常常維持不了很久就冷卻下來了,會因為各種瑣碎的原因而打斷原本的健身計劃。人類是慣性生物,改變已有的生活習慣會面臨各種困難,一旦堅持規律運動鍛鍊6個月以上,新的習慣將逐漸養成。因此,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並堅持規律運動最為關鍵。
春天來了,還在等什麼,避開這些雷區,快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