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早上起床,站起來時,會突然感到眼前發黑,頭暈目眩。這是怎麼回事呢?在醫學上有一個特有的名詞「體位性低血壓」,這種情況在臨床上很常見,但是該怎麼改善呢?
所謂「體位性低血壓」,指的是人原本為蹲著或躺著的狀態,但是突然起身成為站立狀態時,血壓會突然下降,同時會伴有腦缺血的症狀。但是隨後採取平臥位的狀態後,血壓會慢慢上升,眩暈感也就消失,當然,也存在平臥位時血壓降低的現象。
站立時,在重力的作用下,人體下肢儲血增加,流回心臟的血減少,心排血減少,上身的血壓就會下降。
而正常情況下,在神經的反射調節作用下,會導致周圍血管收縮、心率加快的現象,這樣就會促進周圍靜脈血回流加強,兒茶酚胺分泌量增多,上身血壓升高。
但是,如果身體的代償機能失調了,上身的血壓就會下降,一旦收縮壓突然下降了50毫米汞柱,腦供血就會不足,出現頭暈的現象。
血壓突然下降,多數情況並不需要吃藥,可以嘗試以下幾種升壓方法:
用力握拳30-40秒,或者手緊緊握住毛巾;
抬高下肢來增加靜脈回心血量,提高心輸出量;
慢慢地改變體位,但是在改變體位的時候要注意,動作一定得緩慢;
如果是床上,那麼可以抬高床頭,減少壓力性利尿;
馬上喝一杯水可以讓血壓在5-15分鐘內回升;
平時還可以適當補充鹽分,例如在膳食中把鈉的含量提高至10克。
當然,無論是早上起床,還是蹲下起來,如果感到頭暈,不一定都是「體位性低血壓」,也有可能是貧血,或者其他疾病,還是去醫院檢查一下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