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一杯水,真有那麼多健康好處嗎?

@ 2019-03-12

晨起一杯水,是對還是錯呢?

喝水,這麼簡單的事被搞得越來越複雜了。

之前,筆者已經說過,只要沒有額外失水(出汗或腹瀉)的情況下,每天需要的總水量(包括喝水和飲料,及食物中的水)在一定量的基礎上是非常寬泛的。

日常,人們喝的大部分水主要是出於舒適(緩解口渴)和習慣。

至於什麼時候喝水,只需要把每天需要喝的水儘量均勻分配在清醒的10幾個小時內就好。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睡前1、2小時內最好不要喝水,以避免夜尿干擾睡眠。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中斷睡眠造成系列健康危害。

至於晨起一杯水,喝或者不喝,都沒有明顯的好處或壞處,也就根本談不上對還是錯。

晨起一杯水真的那麼必要嗎?

力倡晨起一杯水者,一個最大的理由是:

「一夜睡眠,連續幾個小時沒有補充水分;人體卻仍通過泌尿、呼吸、皮膚途徑散失大量水分,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身體就會缺水,導致血液粘稠。

晨起喝一杯水可以降低血液粘度,預防心血管病。 」

這個說法看似非常有道理,也很吸引人。

不幸的,這個大前提並不成立。

因為,答主以前介紹過,只要沒有額外的失水,健康人,腎臟具有強大的維持水平衡的能力,成尿的水幾乎就是多餘的水,因而並不會因為短時內不喝水而造成身體缺水。

腎臟以外的失水,主要受環境和體力活動,以及可能的疾病等因素影響,由於不受腎臟的調節,才容易造成水平衡失衡。

在健康人,適溫環境(不出汗)下,腎臟以外的失水包括,呼吸失水每天250~350毫升,大便(有的話)失水100~200毫升,皮膚不顯性失水450毫升;同時,代謝產生內生水250~350毫升——即使代謝率發生改變,也總是與呼吸失水相當。

睡眠通常發生在適溫、完全休息狀況下,在呼吸失水與代謝內生水抵消後,腎臟外的失水僅有皮膚不顯性失水。

假設,睡眠時間為8小時,期間腎臟外失水僅有150毫升。

我們知道,水占體重60%,一個體重70公斤的人,身體總水量約42升。

夜間不受腎臟調節的150毫升的額外失水僅占總水量的0.36%。

這,哪裡來的大量失水,又哪裡來的導致「血液粘稠」?

不要說,晨起這一杯水,就是半天不喝水,或者整天都少喝水,也不會造成身體明顯缺水和「血液粘稠」。

比如,美國健康和營養調查結果顯示,以最為真實反映人體水合狀態(缺水與否)的血漿滲透壓為指標,成年男性每天喝水量從最少的1.64升,到最多的7.93升(16斤水啊,這是),成年女性從1.25升到6.16升,血漿滲透壓都保持完全的穩態。

7.93/1.64≈5.

每天喝水量相差接近5倍,血漿滲透壓都可以維持紋絲不動的平衡,難道獨差早晨那一杯水嗎?

因此,說早晨一杯水可以防止血液粘稠,預防心腦血管病的,都是生理學沒有學好的。

如果非得給晨起一杯水找一個好處,那就是緩解晨起的口乾、口渴,或部分人的口苦。

晨起一杯水有什麼壞處嗎?

至少,筆者從所學的全部生物醫學知識範疇內,挖空心思也找不出喝一杯水會有什麼壞處。

據說,有人以為,晨起一杯水會稀釋胃液,影響食慾,造成消化不良。

但是,生理學告訴我們,胃酸的分泌是飲食驅動性的,晨起空腹的非消化相,胃內極少量的胃液原本就不是為了消化準備的。相反,喝水反而會一定程度上刺激胃液分泌。

因此,說晨起一杯水會稀釋胃液,影響食慾,造成消化不良的,同樣是生理學沒有學好。

晨起一杯水,唯一「壞處」是,的確有可能減少進食量——降低食物能量密度。

但是,這能成為壞處,需要兩個條件,一個是喝水時間距離進食足夠近,而你又正在增肥中,希望多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