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11日 20:12
2020年總統大選開跑了,「年金改革」必然會是政策辯論主軸,最近即有人開始拋出「二次年改」的議題。民進黨啟動年改至今,從制度面觀之,並未有任何改革,「隨收隨付」金流方式與「確定給付」財務模式仍不動如山;只要退休人口增加,領得又久,而工作人口不斷減少,收支即無法平衡,潛藏負債也必然上升。
簡言之,「確定給付」的財務模式無法抵擋長壽效應,遑論台灣未來走向快速的高齡化,且下一代會活得更久,問題只會加深。另一方面,民進黨的作為違背現行法律,包括「回溯既往」以及無視於「政府負最後支付責任」的規範,這些都足以說明年改並非「改革」而是「剝奪」,當然就沒有「二次年改」。
平實而論,要將「確定給付」改為「確定提撥」或「混和制」,需要一段較長時間,當前只能「穿著西裝改西裝」,算是制度內「調整」。我國的退休與年金制度,誠如精算報告所言,軍公教勞相關基金10年內都有破產之虞,因此財務是需要進行些「調整」,目的除了減緩破產時間,並在行業間能取得一些平衡,最好也能夠導向長遠的制度改革。
基本上,若改回退休金一次領取,財務即不會有問題。因每個退休者所領取的額度,乃基於過去自己所繳以及僱主與政府依法提撥,加上利息與投資所得的總額。改為按月領取後,財務危機最明顯者是勞保,其次是軍公教的退撫基金。前者於2008年修法才改為年金式領取,去年該基金即轉為「入不敷出」,目前應該還有7000億的存量。
至於軍公教的退撫基金應有5000億存量,也將會入不敷出。軍公教這筆「退休金」,退休後按月領取,經過8年後,所領取的總額即會超過一次領取的額度。換言之,超過8年之後的領取是基金負債的主要來源,雖法有明訂「政府負最後支付責任」,但民進黨政府似乎不願履行。
尤其在一樣的薪資水平下,軍公教每月所提撥的費用約為勞工勞保所繳保費的3倍,若加上保險部分所提撥,甚至高達5倍以上。然而退休時軍公教所領取的不管叫做退休金或年金,一般約為勞工的不到3倍。政府真的不知道嗎?還有人把軍公教說成貪得無厭,才令人氣憤。
基於此,將來若要調整,須兼顧「繳多領多,繳少領少」的原則,而不是用「所得替代率」作為均一標準。另外對於軍公教早期的「18趴」,大家對其落日較有共識,但也應循序漸進。總之,可讓其在職時多繳些,而不要剝奪其退休的經濟支柱。
至於勞保財務,政府當然不能坐視。首先需提升其薪資,薪資提高保費就繳得多,然後再來處理高薪低報現象,整頓「職業公會」投保亂象,能做到這些,就值得讚嘆了。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