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國還在為印巴衝突熱戰中巴基斯坦是否使用了美製空空飛彈而被印巴雙方吵得頭昏腦脹之時,波羅的海上空的一場無聲冷戰卻讓美國犯了一個激靈。據俄媒報道,當地時間3月7日,俄軍一架SU-27戰機在波羅的海上空攔截了一架持續接近俄羅斯國界的美軍RC-135電子偵察機。
俄羅斯SU-27"側衛"戰機
在華盛頓和莫斯科相繼退出《中導條約》後,雙方在歐洲的對抗持續升級,而面對俄羅斯層出不窮的"殺手鐧"武器,美國等西方國家皆是頭疼不已。為了能"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美國一直努力對俄羅斯進行情報滲透,但情報機關克格勃出身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對情報安全頗為重視,加上不久前策反俄羅斯飛彈專家泄露武器數據的事件敗露,從俄羅斯內部獲得軍事情報已越來越難。
美國RC-135電子偵察機
因此,派出RC-135來進行電子偵察,收集俄羅斯前線部隊及裝備的電子情報和電磁特徵,探測俄羅斯新型武器試驗的相關數據便成了美國的不二之選。RC-135擁有強大的電子情報偵察能力,即便是在國境線邊長時間徘徊,都可以探聽到對方大範圍國土上的電磁信號,波羅的海作為美俄在歐洲對抗的前線地帶,更是被美國和北約電子偵察機頻繁光顧的地方。
俄軍SU-27戰機攔截美軍電子偵察機
為了確保自身國防和情報安全,俄軍每次都會派出戰備值班的SU-27殲擊機升空對美國和北約國家偵察機進行攔截驅離。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俄羅斯圖-95戰機巡航歐洲國家邊界,但是面對北約的戰機攔截,為什麼俄軍的飛機往往無動於衷,視而不見,而美國和北約的飛機看到俄軍戰機直接掉頭就走呢?這就不得不提到1987年的"巴倫支海手術刀"了。
大家耳熟能詳的"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戰鬥民族名不虛傳
1987年的9月13日,蘇聯國土防空軍第941聯隊的瓦西里・辛巴爾大尉駕駛編號36的SU-27戰機在攔截擅自闖入蘇聯空域的挪威空軍602號P-3B反潛偵察機時,因其無視警告,便駕機撞向了P-3B,用SU-27的垂直尾翼撕開其右側的一台發動機,撞擊後,挪威空軍P-3B死裡逃生,而SU-27也因為尾翼損壞返航。這便是震驚世界的"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蘇軍飛行員高超精準的撞擊技術和大無畏的精神,使得即便是現在,北約飛機面對俄軍戰機,也難免心裡發慌。
俄羅斯的MIG-31殲擊機
時過境遷,蘇聯已不復存在,而當初剛服役在西方眼中還是神秘戰機的SU-27也在不久前宣布停產,從最初的型號到現在最後一批新型的SU-27SM3,其為蘇聯和俄羅斯的國土防空立下了汗馬功勞,但讓人感到窘迫的是,當年的老對手P-3型偵察機已被P-8所取代,同台競技的F-15也被F-22和F-35替代,而俄羅斯方面新銳的SU-57和SU-35戰機數量極其有限,SU-27和MIG-31仍然是其國土防空的主力。
俄軍SU-27戰機在波羅的海上空攔截美軍B-52轟炸機
隨著美俄在歐洲的對峙不斷升級,"側衛"將繼續履行職責,與美國和北約戰機針鋒相對,至於新版的"巴倫支海手術刀"能否重現,想來這種偏向於偶然的事件基本不可能再次發生,當然如果北約再次"作死"點燃俄羅斯"戰鬥民族"的戰鬥之魂,那麼也難保不會在波羅的海上演該事件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