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中國的空警2000,俄羅斯的A50預警機都是在大型運輸機的基礎上進行改裝而成,

@ 2019-03-08

這種飛機才是空戰的中堅力量

2019年2月26日印度空軍進行了1971年來首次深入巴基斯坦境內的空西,而後巴基斯坦於27日展開反擊。其軍方發言人表示,巴方擊落了兩架印軍飛機,並俘虜了一名飛行員。而印度媒體27日也刊文稱,巴基斯坦空軍的一架F-16戰機被印度空軍擊落。

按贊本專頁獲取更多軍事資訊 ==》 軍事看看看

在印巴衝突期間,有一則很有意思的新聞大多數人沒有關註:印度空軍一架EMB-145B預警機在衝突期間在印巴邊境的飛行行動沒有關閉飛行應答器,在普通追蹤航班的軟體上就可以查到它的飛行軌跡。

巴基斯坦ZDK03預警機

印度空軍這麼做是其實為了讓經過的客機能發現它,避免撞機事故。印方預警機的高調行動也從側面表明印巴空戰兩國的預警機沒少較勁,甚至軍武菌判斷梟龍首剎,巴方預警機都立下了大功。

印度預警機開著應答機飛行路徑

1903年萊特兄弟一次大膽的嘗試,為人類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從此也改變了人類戰爭的樣貌。一戰時期德國飛行員紅男爵跌宕起伏的傳奇故事耳熟能詳,再到二戰時期德國空軍頭號王牌哈特曼,高超的飛行技術加上352架擊墜數,這些翩翩空中騎士征服了無數軍迷。但現代空戰這樣的畫面還能夠出現嗎?答案恐怕是很少了。

這樣激烈的「狗斗」很難再看見了

科技的發展讓戰機越來越高科技化,各種遠距離空空飛彈一應俱全。現代空戰更加強調的是體系空戰,每一個作戰單元都是一個信息節點,智能化互聯化才是空戰制勝的關鍵,而在這種趨勢下,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本身沒有戰鬥力,不能打的預警機。

中國空警2000預警機

預警機通俗的來講就是背著大型雷達的飛機。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圓的,地表是一個曲面,如果是放置在地表的雷達,搜索範圍就會受到曲面的限制,盲區很大。所謂站得高看得遠,人們發現把大型雷達安裝在飛機上豈不是360度無斯角?於是大型雷達開始「上機」,空中千里眼誕生了。

雷達上機的原因

美國首先在艦載飛機上安裝了警戒雷達,出現了世界上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艦載預警機。隨即英國和蘇聯也研製出了自己的預警機,而且預警機逐漸向著大型化發展,於是各國都拿自家體型大、載重能力強的運輸機、客機等改裝預警機。

俄羅斯預警機用伊爾76大型運輸機改裝而成

美國預警機用客機改裝而成

比如說中國的空警2000,俄羅斯的A50預警機都是在大型運輸機的基礎上進行改裝而成,大型運輸機內部空間大,有利於安裝大型設備。運輸機本來就是為戰爭設計,所以惡劣環境下的起降性能也比較好。

美國的E3預警機的飛行平台則是在波音707客機平台上改裝而成,客機設計更加追求高航程與經濟性,耗油量低,所以美國這樣的滯空能力更強。

那麼為什麼預警機都要變得越來越大呢?大飛機平台意味著更大的體型和載重能力。高載重就能安裝重量更大、性能更強的雷達系統,因此搜索距離和相應功能也都將更強大,在「看得遠」這個本職工作上能做得更好。

美國預警機內部寬大的空間

另一方面機內空間也更大,就可以容納大量的電子設備,比如通訊導航設備、敵我識別設備、數據處理和顯示設備、高性能計算機、各種指揮設備等。作為空中指揮所,也離不開大量機組成員,因此大飛機作戰效率也更高。

預警機被譽為空戰中樞,空軍的「戰力倍增器」,那麼預警機在戰場上具體是如何起作用的?

海灣戰爭中的F15機隊

第一種作用:戰場監管,指揮控制。近年來發生的局部戰爭,空中也變得擁擠起來,參戰的飛機架次多、種類多,讓作戰空域變得十分狹窄和擁擠。預警機這樣一個臨時的交通崗在這時候就發揮作用,打個比方,就像一些車輛的智能系統,能在擁擠的交通中為車輛規劃暢通的路線。海灣戰爭期間,在多國預警機的監管下,總計9萬架次的飛機執行任務有條不紊。

海灣戰爭中的預警機

除此之外還能引導不同類型戰機執行不同種類任務,海灣戰爭期間發生了32次空戰,38架伊拉克戰機被擊落,其中37架都是預警機引導下取得的戰果。

第二種作用:組織協調,空中救援。科索沃戰爭中美國1架F117隱身攻擊機被SA-3防空飛彈擊落,美軍預警機迅速指揮F16戰鬥機、A10攻擊機和兩架救援直升機前往救援。F16攜帶反輻射飛彈反雷達,A10負責對地攻擊掩護,救援直升機負責救援。嚴密的組織配合加上迅速的指揮調動,成功營救了F117的飛行員,而南斯拉夫軍隊根本來不及反應,整個救援行動都沒有遭到南斯拉夫的反擊。

F117隱身攻擊機

第三種作用:通訊中繼,信息搭橋。預警機背著雷達上天,不僅看得更遠,跟自己人交流距離也變得更遠。預警機還有各種不同波長的通信設備,所以預警機可以和空中的戰機、地面上的地面作戰單位和海軍作戰單位之間建立起高效通訊頻道,承擔「空中信使」的責任。

預警機的出現讓戰爭方式變得面貌一新,沒有預警機的國家和另一個有預警機的國家之間的交鋒是什麼情景?我們一起回到1982年,重溫那場經典的空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