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講堂丨談盆景養護和土壤的關係

@ 2019-03-05

作者:李善春

一 方 淨 土

俗話說:「養花就是養土」,可見土壤的結構和化學機理會直接影響植物的成活和長勢。而盆景經截根改坯,養根上盆等工序,到陳列觀賞要經過一個較長的生長和養護過程,這期間用盆更精緻,土壤容量相對有限,對土壤的要求更加嚴格。

只有疏鬆肥沃,透氣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土壤才有利於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和有機質的分解,有利於植物生長。反之,貧瘠板結、透氣性不佳的土壤對植物生長不利,甚至常有病蟲害的發生。將園土直接拿來上盆,往往會出現收縮或龜裂,與盆器邊緣形成縫隙,影響以後的澆水施肥,出現能澆透水或水土流失的現象。而這種土壤地栽時卻不會出現這種情況,說明同樣的土質在盆中和地面使用,效果有很大的差異。

盆栽用土包含豐富的腐殖質、顆粒填充物和優質的土壤。腐殖質包括落葉、秸稈、食物殘渣、動物殘骸、餅粕等少量壤土堆積發酵而成。顆粒填充物指磚礫、煤渣、木炭、陶粒、珍珠岩等物質,一般用0.5CM-1.0CM大小的顆粒,遇水不膨脹且自身含細小縫隙或孔道,可以起濾水、透氣、傳遞水肥的作用。

盆栽用土與擺放地的採光環境、空氣濕度和盆器的選擇有著直接的關係。比如用素燒土盆養盆景,在樓房頂層全光照情況下,應減少顆粒填充物的數量,增加土壤的含量才能經得住夏日強烈的陽光,保證充足的水分,其土壤、顆粒、腐殖質比例為5:2:3。換成瓷盆,其配比應改為4:3:3,儘管這樣,它的澆水量還是要比土盆要少一些。若將它們移到地面,只有半天日照的情況下,空氣濕度增大了土盆中土壤成分顯得過重,遇大雨可能會積水,效果反不及瓷盆。筆者還做過一個實驗:選擇同樣大小的土盆、紫砂盆、瓷盆各兩個,基質為潔淨的河沙,時間為3月下旬,地點在三樓西南方向的陽臺上,樹種為各三個體量差不多的榆樹和對節白蠟樁。第一組榆樹:考慮到榆樹養樁怕水濕,栽前先將河沙澆濕,置一大容器中備有,栽時有輕微的濕潤感。栽後第三天澆透水,未遮陰,每天朝樹幹上噴水兩次。土盆2天澆一次水,紫砂盆和瓷盆分別是3天、4天澆一次水。20天後紫砂盆和土盆中養護的均已發芽,瓷盆養護的一直未發芽,最後確定為跑漿而死亡。第二組對節白蠟樁:栽後立即澆透水,並按榆樹養護中的方法澆水,30天左右紫砂盆和瓷盆中的新樁已發芽,且長度達2CM。土盆養護的卻一直沒發芽,45天後發現有輕微的脫水現象,取出浸泡一夜後用瓷盆養護,第17天後開始發芽展葉。通過這兩組實驗大致可總結為:空氣濕度較乾燥的樓層,陽光充足的情況下,紫砂盆、瓷盆的保水能力要超過土盆。同樣將它們移至地面,因為對節白蠟喜濕,均會30天左右出芽。而榆樹怕濕,可能只有土盆中的那一棵可以成活。充分證明了不同植物與環境、光照、基質、濕度和盆有著直接的關係。我們在不能改變環境、光照、濕度的情況下只有選擇用什麼樣的盆和基質。

植物地栽受自然界的影響,冬天地溫高於氣溫,有利於植物安全越冬,促進愈傷組織的形成。夏天高溫高濕,更適合植物的營養生長。水分可以通過深厚的土層和虹吸現象,上下滲透,自給自足,管理相對粗放。但筆者認為盆景的盆栽與地養各有優勢,應走出盆景依賴地養的誤區,充分利於兩者的優勢,創作理想的養護環境,才有利於盆景的生長和生產。盆景養坯期間可利於地栽生根快、成活率高的優勢,這時盆養所不能及的但在養護造型中就不如盆栽靈活方便了,有以下幾點值得研究:

一、盆景不同於栽樹,個體相對較矮,為了保活,一般栽植較深,受土地制約,株行距較小;造型時不如盆栽看到得更直觀。根盤的走向多在土中,與上部枝、芽的取捨銜接不夠準確,易造成第一次定位失敗而延誤成型週期。

二、地養生長速度快,節間長,枝條水分足,不易人為調控幹濕度,給蟠紮帶來不便;部分樹種地栽時,不受容器的約束往往根系較深且少鬚根。上盆時必需剪除過長根,致使在盆中發新根時易造成局部回縮、過渡不自然等現象。

三、田間管理比較瑣碎,受季節影響,勞動時間緊,除草、病蟲害防治、修剪整形受天氣環境制約;盆栽可以移動擺放場所,調整方位,不受天氣影響便於修剪整形。

四、盆景地栽受地形、地勢、朝向、水源水位、土壤、病蟲害等多種因素制約,選址十分講究。其中土壤土層厚度、結構和肥力、PH值病蟲害發生程度和環境污染等都是應該考慮的問題。盆栽可以規劃場地,更好利於空間,展示盆景藝術美。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盆景地養以養根為主,以中小型素材為主,把土地作為盆景素材生長的載體,加以利用。當中小型樹樁截口小於直徑3CM的,根長至8-10CM時,應立即轉入盆栽(春季養樁一般秋季即可上盆)。若樁坯數量多盆器不夠,可用松木板製成的木盆使用。結合優良的培養土,營造小氣候,正確使用肥料,輔助生長素的應用等手段,達到截幹蓄枝或修剪蟠紮的目的。適時放養,結合換盆每年更換新的營養土,剪除部分老根,植物生長將更加旺盛。一般3-5年盆栽養護的效果並不亞於地栽。進入成型後期即觀賞期每2-3年換盆一次,此時根系發達,生長健壯,管理則較為輕鬆。樁型較大或截口直徑超過5CM的樁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地栽2-3年再移栽上盆較為有利。

嶺南盆景公眾號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ID: lnpjsj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