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凱東
盆景是無言的詩、立體的畫、活的雕塑。景成之日,功在十年!我近來在寫一些嶺南盆景的小文,查資料時經常會有提到「脫衣換錦」一詞,這也是一些朋友們常問的問題。「脫衣換錦」技法是嶺南派表現樹相冬日之景而首創,現已為盆景界各派所採納。字面解釋就是脫下舊衣衫或布衣換上華麗的衣服,形容就是某人突然飛黃騰達過上好日子。
嶺南盆景技法為了使樹木盆景的葉片更細小、更翠綠,樹冠更豐滿、優美,人們往往將葉片全部摘除(如同脫掉舊衣服),不久會重新長出嫩綠的葉子(好像換上了錦衣), 把整株樹樁"脫衣換錦"(即摘去葉片)後,仍保持樹型的優美和自然風貌,毫無矯揉造作,而且更能顯示出盆樹的骨幹蒼勁和枝托間的流暢自然,這是嶺南盆景的獨特風格。
今天我專程拿出一盆雲頭雨腳雀梅盆景作個演示, 本雀梅盆景具有 典型的如派盆景特點。審得准,裁得狠,左顧右盼兩彎半,雲頭雨腳美人腰。姿態清、奇、古、樸,寓小於大,寓近於遠,靜中見動,虛中見實,形成雲頭、雨腳、美人腰、「劉海」頂的「迎客式」,古雅、蒼勁,彬彬有禮。雲片豐滿,葉密色濃,陰片平伸,陽片略帶下垂,背片襯托。
嶺南盆景的作品不僅有"形似"的美,而且每一個造型都有特徵,獨具神態和意境。本雀梅盆景採用了嶺南盆景「脫衣換錦」 技法處理後,就像是脫胎換骨,煥然一新。
摘除葉片修剪後,樹體因無葉叢的遮掩而「崢嶸畢露」,如中國畫上的「雞爪」、「鹿角」形態。可充分表現樹幹的嶙峋斑駁及虯勁挺拔,亦可見枝托的勻稱和諧。整個樹體骨架比例動態節奏等可盡收眼底。曲折蒼勁,純樸自然,神韻有致,具有鮮明的嶺南盆景特色。既有天然美,又有藝術美,達到"源於自然,高於自然"的創作目的。
本雀梅盆景有如寒冬臘月中的老樹在抵抗風霜,使觀眾能夠盡情欣賞枝條的造型美。樹幹迎風屹立,而枝條形態卻隨風飄拂,鼓舞人們與風雨搏鬥、寧死不屈的氣概。這些,觀眾都能通過盆景實體去感受作者創作的主題和企圖表現的情感。這就是嶺南盆景形神兼備的特點。
過了幾天苞芽冒發,繼而嫩綠滿枝頭,冬去春來,滿園春色。再過幾天又綠葉 叢生枝繁葉茂,生氣勃勃又一派南國風光。在一個月之內,能出現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這些藝術效果不僅在外型上,而且在內涵的意韻上更接近於自然,達到出神入化的藝術境界。
嶺南盆景十八
截杆蓄枝、脫衣換錦、肥仔枝、雞肶枝、投降枝、大肚枝、雞爪枝、鹿角枝、橫角枝、老鼠尾、打胚、全塑、半塑、打棍、朝天根、人字根、水遠、坑墊
嶺南盆景公眾號編輯, ID: lnpj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