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鹽雖然在日常食物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攝入量卻非常有講究。一般來說,每人每日食鹽的攝入量應不超6克,如果是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食鹽攝入量則不宜超過3克。但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很難去控制食鹽的攝入量,往往是不知不覺中就攝入了過多鹽分。
日常調料:如醬油、味精、雞精、椒鹽、辣椒醬等;
加工肉製品:如臘肉、火腿、豬肉鋪、魚乾等;
腌制蔬菜:如泡菜、酸菜、榨菜、橄欖等;
點心餅乾:如含鹽的餅乾、薯片等。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儘量少吃這些類型的高鹽食品。而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如何去減鹽呢?
在日常烹飪中,可以適當地選用檸檬汁、食醋等調味汁來代替食鹽或醬油。這既能改善食物的口感,保持美味,還能減少食鹽的攝入量。
有些食材的味道本身就很淡,如果為了減少食鹽攝入量而被迫少放鹽,那就顯得有點「得不償失」了。有一個補救方法是,可以選用本身就有味道的食材,如番茄、胡蘿蔔、洋蔥、辣椒等食材,少放點鹽還能很好地品嘗食材最天然的味道。
除此之外,在烹飪中也不妨選用蔥、蒜、姜等食物來調味,代替醬油、椒鹽、味精等含鹽量高的調料。
「炒菜何時放鹽?」是很多人都會糾結的問題。當然,由於每個人的認知、需求、習慣的不同,放鹽的時間也不盡相同。
但就減鹽而言,「菜出鍋前再放鹽」無疑是最理想的。因為這時的鹽附在食物的表面,還未來得及溶化,既能很好地突出鹹味,又能減少鹽的攝入。
很多人在吃飯的時候都會注意避免湯泡飯,但為了飯更美味,會將菜湯淋在飯里一起吃。殊不知,菜湯里本身的含鹽量就比較高,菜湯淋飯等於無形中攝入大量的鹽分。
食鹽雖然是美味菜肴的必備品,但是過多食用卻不利於身體健康,希望大家以後多多注意食鹽的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