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抓到一條奇怪的大魚,發往朋友圈,卻導致一些人搬家了 !

@ 2019-02-25

生活中我們總能碰到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狀況,有時候讓覺得很生氣,有的時候且又會讓你覺得很高興和搞笑,可能這就是生活吧。

一位男子乘船去海里遊玩,竟然在淺海發現了一條奇怪的大魚,這讓男子感到喜出望外,於是將大魚抓了上來。這條魚的個頭非常的大,長相也是非常的奇怪,男子只好將魚帶回了家,卻導致一些人紛紛搬家了!

男子將大魚帶回家以後,有認識的人表示,這是地震魚!地震魚主要棲息在300米到1000米間深海中,又稱皇帶魚、龍宮使者、海龍王等,是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最長可達11公尺,最重達272公斤,因為捕獲紀錄甚少,科學家對其習性仍無太多了解。

報道稱,地震魚通常生活在深海,往往在地震發生前後出現在淺海被捕獲,雖然專家認為目前沒有太多研究證實地震魚和地震的相關性,但在過去的確發生了很多的巧合。

但是這條地震魚卻讓當地一些人感到恐慌,這些人認為地震魚預知非常的准,這樣的地震魚都跑到淺海了,肯定是要出現地震徵兆了,所以一些人搬家了,這卻讓男子感到哭笑不得!

皇帶魚

地震魚一般指皇帶魚

皇帶魚( Regalecus glesne),又稱布倫希爾蒂,俗名龍宮使者、白龍王、龍王魚、大帶魚、大鯡魚王、搖槳魚、胖魚、買牛、蠻、豬精、百牛、地震魚,為輻鰭魚綱月魚目皇帶魚科的其中一種。廣布於熱帶深海。它是海洋中最長的硬骨魚,體亮銀色,腹鰭紅色,槳狀,英文原意為「槳魚」。背鰭亦呈紅色,很長,始於頭頂如鬃冠。很少見於水面,有人偶爾見到,誤為「海蛇」。人們通常認為它們是橫掃海底,摧毀一切的怪獸。

魚綱,皇帶魚科。體延長,側扁,呈帶狀。自頭部向尾端漸變狹。體無鱗,有許多不規則小顆粒突起。第一至第五鰭條延長呈絲狀。腹鰭為一絲狀鰭條。體呈淺紅色,體側有許多淺褐色斑點。中下層魚類。我國產於南海和東海。數量稀少,可供食用。

皇帶魚體側扁,延長呈帶狀。頭小,似馬頭狀。體裸露,無鱗,體側各有5至6行瘤狀突起。背鰭,呈紅色,

無鰭棘。背鰭基底長,前1至5背鰭鰭條顏常呈絲狀。腹鰭變為一對絲狀長鰭條,末端膨大呈柳葉狀。無臀鰭。尾鰭不與背鰭相連。魚體全身銀灰色,具藍黑色斑紋。頭部呈藍色,各鰭為紅色。皇帶魚是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皇帶魚中體型最大的屬鯡王皇帶魚,平均身長4—6米,重達150—200公斤!但普遍為約3米。而鯡王皇帶魚體長最大紀錄為7.6米,最重可達272公斤。其次是勒氏皇帶魚,平均體長3—6米,而儒氏皇帶魚體型相對較小,但平均身長也可以達到3米以上!重超過100公斤!別看他們很大,嘴並不大。

皇帶魚體型蜿蜒呈長帶形的大型魚,大部分體長均可達4米以上,重超過150公斤。體亮銀色。腹鰭紅色,槳狀,故英文原意為「槳魚」;背鰭亦呈紅色,很長,始於頭頂如鬃冠。很少見於水面,有人偶爾見到,誤為「海蛇」。人們通常認為它們是橫掃海底,摧毀一切的怪獸,也曾被東南亞誤認為傳說中的「龍」。

皇帶魚只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溫暖海域深處,它們是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屬於肉食性魚類,它們性情兇猛,並且還有同類自相殘殺的行為。其食物包括各種中小型魚類、烏賊、磷蝦、螃蟹

等。儘管它巨大的身軀和醜陋的面孔顯得猙獰恐怖,但皇帶魚的遊動速度很慢,也不具備帶魚那樣殺傷力極強的滿口利齒,平時只是頭朝上尾朝下漂浮於海底,待獵物游過嘴邊時一口吸入,其堅硬的上下顎足以咬碎甲殼類。皇帶魚的嘴和帶魚不同,很小但有兩顆很鋒利的大牙,看到大魚到自己的攻擊範圍之內就把自己的身子縮起來,魚游到它的上面,它就像彈簧一樣很快的彈出去咬住魚。

皇帶魚只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溫暖海域深處,它們是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皇帶魚。皇帶魚屬於肉食性魚類,它們性情兇猛捕食能發現的一切海洋動物,並且還有同類自相殘殺的行為。科學家經過研究認為,皇帶魚之所以有如此兇殘的舉動都源於它們所生活的深海其他魚類稀少,食物匱乏,為了生存,經過長久的進化而來的。這一發現也再一次印證了大自然「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這個亘古不變的法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