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以為為家人做了很多,卻忽略了家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在新加坡,很多務工者承受著一個共同的痛:與家人分隔兩地。
他們,因為薪資達不到要求,不能給配偶或者孩子辦理家屬准證。於是,每次都匆匆回家,跟家人短暫重逢後,又匆匆返回新加坡……
王先生 30歲
我國內博士畢業後來新加坡做博後,到這兒剛剛一年。
妻子是我初中同學,我們在我讀博期間結婚生了孩子,現在孩子不到兩歲。
剛做博後,薪水不高,所以不能給妻子和兒子辦家屬簽證。
平時只要有時間我就跟他們視頻。但是,視頻時兒子都只顧著玩不理我,我想孩子小見面就好了。可是沒想到: 他,根本就不認識我!
過年時,我回國跟家人團聚,看到兒子,心裡超級開心,來不及放下東西就張開雙臂,說:來,爸爸抱。
沒想到,這傢伙迅速躲開,說: 你不是爸爸,爸爸在那!說著,用手指向屋裡。
當時我心裡咯噔了一下,順著他的手看過去,這下,眼淚就忍不住了……
原來,兒子指的是我的照片!
黃先生 35歲
我跟妻子在新加坡打工,8年了。來新加坡時兒子剛一歲,現在已經9歲了,平時都是爺爺奶奶帶。
當初想著干兩年,掙點錢就回去。可是,國內同行業工資比新加坡低很多,就一直沒回。
年前回國看孩子,臨走時, 他把自己關在房間,怎麼敲門都不開。
我心頭一酸,不禁想起來新加坡後第一次回國,孩子看我的眼神,超級陌生。那會他剛剛兩歲多,看到我給他玩具,直接說了句: 謝謝叔叔!
這是兩位網友發來的故事,也許這只是在新加坡務工的年輕人的一個縮影。很多人或為事業、或為經濟、或為將來的發展,選擇來新加坡工作。又因為各種限制,只能把孩子留在國內。
就這樣,孩子在一天一天的等待中, 變得只認得照片上、視頻里的爸爸媽媽……
也許,父母考慮的更加長遠,孩子一天一天長大,沒有夯實的經濟難以承擔日後的各項開支。所以,只要能掙錢,分開就分開吧。可是,很多人忘了, 成長只有一次,這些失去的陪伴是怎麼也補不回來的。
不得不感慨一聲:成年人的生活里沒有「容易」二字……
或許當初離家來到新加坡有很多無奈,但是,如果一家人的團聚遙遙無期,那麼一個人耗在新加坡的意義又是什麼?
所以,萬事通建議以上兩位爸爸:儘可能的團聚,儘量抽出時間陪孩子, 小傢伙們需要的是個活生生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