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月入過萬後,丈夫仍然掙四千,妻子:在家中應有的尊重沒得到

@ 2019-02-21
妻子月入過萬後,對公公婆婆越來越不尊重

春節前兩天,太原的小康著急忙慌的找到調解員老師說妻子梅梅和父母在家正折騰的厲害,一進門小康的妻子梅梅就跟調解員老師抱怨起來,梅梅將矛頭直指小康的母親,說是婆婆不想讓她過好年,而一旁小康的母親也情緒激動。

小康的母親說,今天她跟老伴收拾好東西準備回老家呂梁過年,沒想到兒媳婦跟他們鬧彆扭,非要讓他們帶走一個孫子,否則就別出門,就這樣雙方一直僵持到現在,弄得小康在中間也是頭疼不已。

打開百度App,看更多圖片

這時小康的母親跟調解員老師說起了事情的起因,她和老伴一直跟著大兒子在太原幫忙看孩子,平時兒子兒媳上班忙,她就做飯,沒想到現在兩口子都放假了,還等著她回來做,她就有點冒火,於是叨叨了兩句,沒想到兒媳婦梅梅還跟她來了個不客氣,直接跟她說「想做就做,不做就走」。

婆婆:兒媳婦以前掙得少,什麼家務活都干,如今像變了個人

對於婆婆的說法,梅梅並沒有否認,她覺得婆婆偏心老公,一聽兒媳婦這麼抱怨,小康的母親也忍不住數落起來,還越說越傷心,尤其是這次要讓她帶上孫子走,她更是接受不了,那麼梅梅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呢?

按照梅梅的意思,她一個人帶不了兩個孩子,公公婆婆回老家之後丈夫就不管,所以她才要求老兩口帶走一個的,可這聽起來是梅梅兩口子的問題,為什麼要牽扯到老人呢?這時小康的母親著急的跟調解員老師說,其實梅梅經常跟兒子吵架,動不動就含沙射影的,說的話讓他們和兒子都很難堪。

小康也說梅梅的收入比較高,一個月一萬塊的工資,現在梅梅就是嫌他掙得少,可夫妻之間掙多掙少都是共同的,怎麼還非要比個高低呢?梅梅說她跟小康五年前經人介紹認識,在老家呂梁結婚之後,他們一直在太原打零工,先後生了一雙兒女,兩個人更是同心協力開過店,賣過燒烤,父母過來幫上忙,雖然那時候算不上富裕,但是一家人的關係其樂融融。

就這樣在大人的幫助下,小兩口省吃儉用在太原買了房子,安了家,梅梅還找到一份教育機構的工作,一個月收入過萬,而小康也在外面給別人開車,月收入也有四五千,然而就是這收入上的差距,讓小康和父母都覺得梅梅變了。

丈夫:父母是看我們生活辛苦留下幫忙照顧孩子,媳婦不領情

小康的母親說,梅梅以前掙得少的時候,也幹家務活,對她也很尊重,很關心,現在就像變了個人,實在讓她和老伴很傷心。小康的父親無奈的說,他和老伴身體都不好,平時兒子在外面跑車,一走就是多半個月,他們也是怕兒媳婦又要上班,又要照顧孩子忙不過來,才堅持過來幫忙的,沒想到兒媳婦卻不領情。

對於公公婆婆的說法,梅梅沒有多解釋,調解員老師提醒梅梅,兩口子鬧意見不應該牽扯老人,而這時梅梅也說,其實她這次鬧意見也不是針對公公婆婆,只是生氣丈夫的態度。聽了梅梅的話,小康的父親先表了態,他說他和老伴決定先回老家,給小兩口留下處理問題的空間,還是希望兒子一家四口能好好過年,等老兩口走後,調解員老師提議小康和梅梅坐下來好好溝通。

妻子:丈夫花錢對自己限制太嚴格,對娘家人也不好

梅梅說,其實她根本不是收入高看不起丈夫和婆家人,而是丈夫對她的態度讓她生氣。小康太摳。小康說梅梅以前掙得少的時候,也是省吃儉用,一個月花三五百都算是多的,現在一個月一千都嫌少,還總是借錢花。一個想花錢,一個管錢緊,兩個人難以達成一致意見,矛盾也就越來越多。小康覺得梅梅不理解他,他攢錢也是為了家裡的日子過得更好,又有什麼錯麼?而按照梅梅的意思,以前家裡經濟不富裕,她吃的喝的都可以將就,現在掙得多了,她也想享受享受生活,但是丈夫卻總是跟不上她的步調,更讓她心裡不舒服的是,現在家裡數她掙得多,給這個家貢獻大,但是卻得不到相應的尊重,丈夫不但限制她花錢,還對她的娘家人也不好,實在是讓她心有不甘。

調解員老師認為,小康和梅梅以前收入相當,消費觀念也一致,兩個人就能步調一致的往前走,然而近一年來兩個人的收入差距明顯加大,消費觀念也有了反差,但是並沒有隨之改變兩個人的相處模式,尤其是丈夫小康應該適當對家裡的經濟管理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不要還按以前的標準限制妻子,同時還建議他們建立一個共同帳戶,聽了調解員老師的話,小康表示他以後會尊重妻子的意見,合理管理家中經濟,見丈夫態度有了改變,梅梅也鬆了口,表示會和小康好好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