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內媒體2月15日報道,近日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菲利普·戴維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近年來解放軍的裝備發展取得了諸多成就,不少武器的性能為位列世界先進水平。而在這些武器中,最令他本人印象深刻的就是S-400防空飛彈系統、殲20戰鬥機、094核潛艇、高超音速飛彈、055驅逐艦、701型大噸位補給艦、航空母艦、東風-26中程彈道飛彈、運-20運輸機和東風-41戰略彈道飛彈。在這之中,除了S-400防空系統外,其它的都是國產裝備,而有的國產裝備,例如高超音速飛彈,美國至今都沒有類似武器。
毫無掩飾地說,這些武器中,美國最看重的還是高超音速飛彈,既有空射型,也有陸基發射型。對於美國而言,其它武器或多或少的曾經擁有或者已經擁有,唯獨高超音速飛彈和東風-26這樣的飛彈系統,至今還沒有裝備。之所以會如此,原因有很多,但是這些原因中,沒有任何一條是「美國暫時還沒有類似需求」。
高超音速飛彈有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它的速度很快、彈道多樣,普通的防空系統和反導系統很難對其進行有效攔截。為此,美國才特意上馬新的反導體系發展,他們爭在整合現階段的防空系統和反導體系組成新的防禦系統,應對來自高超音速飛彈和反艦彈道飛彈的威脅。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目前美國的防空系統主要是近程車載點防空和愛國者3區域防空系統組成。反導方面,則是薩德、海基反導體系和陸基宙斯盾為主。這些系統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空擋,二者沒有任何的銜接。
為了銜接二者的空白,美國才會上馬新的攔截系統,專門應對高超音速飛彈。這款攔截系統仍舊是使用目前的作戰體系,各方面都能均衡的調配。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美國目前尚缺可靠的高超音速飛彈來模擬靶彈,即使攔截系統研發成功,在未來可預期的時間內,也無法進行正兒八經的攔截實驗。而等到它已經可以進行攔截任務時,時間節點也最少是在2025年左右。
之所以會如此,完全是因為美國第一款高超音速飛彈,也就是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發的一款項目要到2023年才能問世,2025年左右差不多才能進行初次實彈射擊任務。在任務測試時,將攔截系統擺上去同時進行,時間和效率也會高的多。不過,等到美軍進行這類任務的時候,中俄高超音速飛彈又會發展到何種程度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