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們來探討一下關於雨天與雪地的摩托車騎行技巧,探討前先引用上一期文章給大家複習一下【摩旅必備】老司機上路的種種經驗分享
話說這是一次技巧的討論,所以今天關於騎行技巧以外的我們一概不論,就來談談談如何好好在濕滑路況開好摩托車!
雨天行車技術
如今國內機車的排量越來越大,車身重量也隨之劇增。駕駛機車行走在雨天的路上,再沒有駕駛125cc那種得心應手的感覺。油門稍稍過了一點,後輪打滑是必然的。雨天的摩旅牛仔來分享三個小經驗吧。
一、未雨綢繆
在沒有下雨之前,觀察風向與雨雲的分布比遇上大雨瘋狂逃跑要有用。結合風向、雨雲分布、目的地方位三者方位考慮形勢前方是否有雨,應該先穿雨行裝備還是奮勇前行?應該被雨追著跑?還是追著雨來跑?當然,這個都與個人經驗有關,老司機可能才有此技。但新手可以把雨天要帶齊的裝備都備齊了——雨衣,防水鞋套或防水雨靴,手套等。其它防水包、防水行李箱什麼的我就不多說了。百度一下各種摩旅文章都有詳細介紹。
二、天有不測之風雲
不是所有的天氣都們在人們的掌算之中,行駛中遇上雨天,在駕駛過程中應該如何處理?
先分析一下雨天路面情況,車迷朋友都聽老前輩說過,下大雨不可怕,最難走的路是微風細雨。半乾濕狀態的路面,砂石會成為側滑的罪魁禍首,所以在細雨路段應該更慎重駕駛。
雨路駕駛的操作要領三個S原則:SLOW行駛速度減慢、SOFT油門加持要柔、STABLE:車身體態要穩。
慢、柔、穩,三S原則無論在道路騎行還是賽道騎行都同樣適用。如若在雨天騎行發生摔車,肯定是違反了三S的任意一條原則。具體原理在本文就不介紹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惡補美國重機車駕駛教父級視頻《彎道聖經》。
雪天行車經驗
在冰封路面行車,除非你有防滑鏈的輔助,否則可以說是寸步難行,因為冰的摩擦係數比水面還要低!下面分享關於冰雪路段駕駛要領。
燈光常亮
實際摩旅路上經常要跨越冰封路段或進入寒冷的深山隧道,這時觀察裡面反光發現明冰與暗冰的唯一方式,所以在冰冷路段駕駛燈光的開啟對行駛安全事關重要。
相關路況分析的知識點可以跳轉超連結到牛仔上一期的技研文章【摩旅必備】老司機上路的種種經驗分享
發動機長啟
在缺乏救援與雪地行駛設備的情況下,遇上風雪時發動機必須保持啟動運作,因為熄火後水箱與供水管道會快速結冰,破壞水循環系統;油路系統中的水蒸氣同樣會瞬間凝聚,堵塞汽油噴射系統導致車輛無法啟動!
如果遇上極限冰雪天氣
一、車輛保持垂直狀態騎行緩慢通過冰雪路段,我們日常使用的尼龍索帶是雪地上行駛的好道具,對車輪進行尼龍索帶的捆綁可以有效增加車輪破冰能力!
二、摩托車防滑鏈(鐵鏈+捆綁)
這種方式的鎖鏈必須套緊輪圈避免掉落損壞傳動系統,捆綁後駕駛車輛會有一上一下的顛簸效果,緩慢通行!(ps:這樣不就會弄壞輪圈了嗎?回覆:總比凍死好!)
總結:
俗話說得好,欺山莫欺水,冰雪豈兒戲。
在長途摩旅中我們應該應用更多的科學方法,掌握前方的天氣環境與道路情況,選擇出遊季節,順應自然環境,做到有備無患。這樣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