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帶你了解日本方便麵的前世今生

@ 2019-02-09

方便麵對於越來越多的現代人來說,可能早就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了,熱水加上調料,再稍許等上五分鐘,一頓秀色可餐而又方便快捷的食物就這麼製作出來啦!是不是很神奇?

關於方便麵,這個話題又再次被重提,其實是作為它替代品的「外賣」逐漸跌落神壇開始的。

在我國,人口紅利也許還能再消費一段時間,因此我們發現了一個比方便麵更加便利,而價格還能接受,膳食搭配又比較健全的「外賣」。

不過隨著「髒外賣」的盛行,社會誠信成本的加劇,回歸「方便麵」浪潮的聲音開始逐漸變大。

所以不得不對方便麵的創造者、日清食品集團創始人安藤百福先生致以最高的敬意,方便麵會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這一點都不為過。

二戰後,日本從廢墟中緩慢爬起,當時的生活物資極度匱乏。對於當時的安藤百福來說,能夠在寒冷的冬天,不用排隊等候,吃上一碗在家就能吃的「速食拉麵」,該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啊!

經歷過多次失敗後,安藤最終從「炸天婦羅」中獲得靈感,麵條在油炸以後會迅速乾燥,而泡上熱水以後又會變回原有的面的口感。

憑藉「熱油乾燥法」,1958年,安藤百福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碗方便麵——雞肉拉麵。

隨後,安藤立即創立了著名的日清食品株式會社,進軍海外,歐美人不用碗筷,海外出口就用「紙杯+叉子」的形式,於是「方便杯麵」就這樣誕生了。

最後,日清公司甚至還上天了,製作出了航天級食品的方便麵。

方便麵時至今日,地位早已經不是一款「小食」能夠說的清楚,隨著後續方便麵工藝的日趨完善,它甚至能夠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飲食特色和生活習慣。

韓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將日本方便麵的製作方法引進,但是當時的韓國雖然也是主吃大米的國家,但是自給率嚴重不足,所以國家倡導以麵食替代大米來緩解現狀,所以時至今日,你會發現全世界人均吃方便麵量最多的就是韓國,高達每人每年七十多包。

而韓國方便麵甚至吃出了自己的生活習慣,這個專門煮方便麵的小黃鍋就是韓國人發明的,導熱性快,據說三分鐘就能出一鍋方便麵。同時,你在吃韓式火鍋的時候方便麵、泡菜和韓式辣醬時,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墨西哥同樣也是一個喜愛方便麵的國度。雖然墨西哥美食「甲天下」,以辣著稱,但墨西哥人覺得「吃飽是最基礎的」,同樣的,墨西哥人喜歡用鍋煮方便麵,各種口味應有盡有,但是墨西哥人還是喜歡吃方便麵的同時,配上玉米餅和辣椒醬,這樣才算是比較完美。

而中國人自不必說,煮方便麵的時候一般會臥倆蛋,再放根泡麵伴侶——香腸,如果是在吃麻辣燙和吃火鍋的時候,方便麵的出鏡率絕對不會低。

然而,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泡麵館」居然在全世界範圍內越來越火,在泡麵館裡,你可以品嘗到來自幾乎全世界風味的方便麵,這樣的店面一般門庭若市,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長輩看了連連搖頭:「難道還有人排隊去吃這樣不健康的食物?」

問題來了,方便麵這種食物健康還是不健康?

方便麵本質是主食

這並不是關於方便麵的一種吹噓,而是理性的看待。

所有食物都有自身所具備的營養,但是你要說能夠有一種包含世間萬物營養的食物那還真沒有。

方便麵也不例外,如果單吃方便麵,營養不全面是肯定的。所以在這裡要駁斥那些抱著方便麵整月整月吃,最後肚子壞了還賴方便麵不健康的觀念,這是不對的觀念。因為你試想一下,要是抱著饅頭整月整月的啃,肚子肯定更早壞。

(ps:抖個機靈,畢竟人類吸空氣一百年,會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機率至死,我們肯定不會怪罪空氣不是?)

抗震救災時,基本上都是大量投放方便麵,先不提保質期的問題,救災投放方便麵,絕對是最大程度以及效率提升災民能量的一種行為,比單純投放米飯以及蔬果都來的更加直接,有優勢。

麵餅油炸危害大?

現如今,在安藤的「油炸麵餅工藝」基礎上,又出現了非油炸麵餅,採用的是熱風和微波的乾燥方式,其實無論工藝多麼繁複,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麵餅乾燥」,而並不在油本身。

油炸麵餅只是起到瞬時乾燥定型,利於保存的作用,面本身的營養是不會流失的。

再者就是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油炸工序」本身,我們換個思維,方便麵的工業化的油炸食品起碼酸價,過氧化值最起碼是符合國標的,是被國家認可的「安全的油炸工序」。

你家樓下炸油條的,新油下鍋只需十分鐘,那酸價過氧化值就已經高到沒邊了。

我只聽說過長輩們對於方便麵油炸麵餅和肯德基炸雞的「非理性厭惡」,反而在吃炸油條、春卷、鍋貼,甚至是燒烤時拿出了「空前的寬容」,這很明顯是雙標。

你要覺得實在油炸麵餅不太好,但又想享受方便麵的便利,想採取中庸路線,其實很好辦:我認識一個朋友,他每次吃泡麵時,都會先拿開水過一遍油,然後倒掉就好了。

防腐劑是最大的危害?

我們時常會聽到這樣的不負責任的花邊新聞,「某某女子由於生前泡麵食用過度,導致去世後肉體都不會腐爛」。

「泡麵在一名成年男性的體內,一個星期左右才能完全消化」。

矛頭最嚴重的地方就在於「方便麵的防腐劑」,其實這是一個最大的謠言,就像「可樂殺精」一樣可笑,甚至讓我懷疑是不是方便麵的競品食物的生產廠家花大力氣造出的謠言。

我們先來了解方便麵的主要成分,裡麵食用部分主要有麵餅、脫水蔬菜、醬料,這三大塊。

麵餅乾燥高油、蔬菜徹底脫水、醬料高鹽,無論哪個單拿出來貌似都不需要百姓記憶中的「有毒有害的防腐劑」,難不成企業會增加成本引進防腐劑工藝用在製作方便麵上嗎?

不過值得說明的一點是,製作麵餅所需要的油,醬包里的醬油和醋等調味料,本身就含有防腐劑,就和我們平常做菜使用的調料是一樣的,於情於理都不會第二次添加防腐劑。

然而,普羅大眾對於防腐劑的界定存在一定的偏見。食鹽在做腌制產品時就會被界定為防腐劑。你平時吃的食物中加的鹽油糖,都算是食品添加劑。

並不是只要是「食品添加劑」就會「致癌」,也不是所有的「防腐劑」都是「福馬林」。

事實上,工業化生產的合格方便麵比你家裡做的食物,要乾淨衛生很多,幾乎達到「無塵無菌環境」。相比較之下,你應該多多注意自己的廚房才是真。

泡麵杯貽害無窮?

「桶裝或杯裝方便麵在經過開水燙過以後,會釋放大量有毒害物質,原理就類似於用火燒塑料袋」。

這個謠言也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包裝容器中的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材質,都具有無臭、無毒、無味、耐腐蝕的特點,放眼全世界都是十分常見的,就連謠言最多的紙杯內壁的蠟,也都是食用級別的。

換個角度思考,桶裝面的桶是一定要往其中加入開水的,就像食品造出來一定會被吃是一樣的。

(ps:倒掉情況不考慮,不要抖機靈)

如果開水能夠導致桶釋放毒害,就相當於食品監管在縱容全世界的方便麵廠家生產「有毒食品」。邏輯倒推,根本站不住腳。

方便麵的鈉含量超標

你會說:「看完這篇文章,方便麵簡直被吹上天啦!」

其實方便麵也有不健康的地方,鈉含量超標,十分顯而易見的事兒,一般的方便麵中鈉的含量竟然達到2300毫克之多。

我國國民膳食一天食鹽攝取量為6克,如果擁有高血壓的患者應該儘量保持攝取量在4克之內,然而我們都知道食鹽就是氯化鈉,而不是鈉元素。

簡而言之,如果當天有一餐吃了方便麵,鈉的攝取量絕對超標。

所以說,調料包里的「請依個人口味酌量添加調味料」絕對不是一句空話。如果你說,我就是有強迫症,想全部放完所有的調味料,那不喝湯或者少喝就行了。量肯定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

最後,強調一點,任何不談量來定性不健康或者有毒性的行為,都是耍流氓。不要拿極端的「長時間單獨吃方便麵」的行為做例子了,吃方便麵並不代表拋棄膳食平衡,這兩者並不是對立的。

當然,如果覺得單純的方便麵味道好,想要將它和其他的主食做一個替換是沒太大問題的,前提是,你本身的膳食營養均衡不能少,少放鹽和調料,多配些蔬菜,水果,雞蛋和牛奶,如果有條件再放幾片肉,效果那自然是相當不錯啦。

以上で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