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我們就知道氧氣是我們耐以生存的物質之一,我們無時無刻都需要它,除非不呼吸,火為我們帶來的不僅是熟食和溫暖,更是文明進化路上的重要旗幟;而生火所必須的物質就是材料和空間,即可燃物和氧氣。
眾所周知,宇宙充斥著危險,各種宇宙射線,太陽輻射,運行暴躁的小行星,更致命的是真空。太陽一直被我們稱作大火球,給予人類光和熱,但太空處於真空的狀態,氧氣是不存在的,那麼我們的太陽和宇宙中無數恆星又是如何做到燃燒50億年以上之久呢?
對此,科學家給出的答案卻是:這一切其實只是假象罷了!「假象」我讀書少,看見紅色就代表著火,難道人們從太空望遠鏡中觀測的太陽真的是假的嗎?冬日我們還是可以直視太陽的,看到的是白色的銀盤狀,早晚都是大紅球。人們都被欺騙了嗎?其實不然,這裡指的是太陽的燃燒不同於地球上的物質。地球上的物質燃燒頂多只能是氧化反應,而太陽則屬於能量釋放。太陽的燃燒並不需要氧氣,它依靠的是內部的核聚變原理。
太陽的內部具有大量的氫原子,而質量較小的原子,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核外電子脫離原子核,此時兩個原子核就會吸引碰撞,由此產生核聚變。而太陽的內核就有高達2000度以上的高溫,可謂是核聚變完美的棲身場所了。根據科學家的推測,在一秒鐘的時間內,太陽內部就有5億噸的氫原子產生聚合,並且能夠產生4.95億噸氦。
而在這其中,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剩餘的500噸質量便轉化成了能量,也就是發光和發熱,即人們所看到的太陽熊熊燃燒的情景。到目前為止,太陽內部的「燃料」僅僅用掉了二分之一,太陽還能繼續燃燒50億年的時間,因此人們也不必擔心太陽會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