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揉肚子,這是人人都知道的腸胃調理法。其實,在腹診中,腹部是一個全息的反射區,揉腹如果得法,也是可以調理全身各臟腑問題的。此篇介紹的「仙人揉腹」,就是道家傳下的一種揉腹功法,養成習慣,受益無窮!
揉腹保健法又稱為「內壯法」,即通過一整套簡單有序的輕柔按摩方法,使內臟元氣匯聚,氣血運行通暢,而達到「內氣強壯」的目的。
實踐表明,這種「揉腹」的方法非常神妙,操作簡便,養生效果也好。此外,「仙人揉腹」是在睡覺前、起床前進行,不費甚麼氣力,很容易堅持。
有人可能很奇怪,為什麼揉腹有這麼神奇的功效呢?甚至有人運用「仙人揉腹法」調好了胃炎、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等。
這也不奇怪,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背為陽,腹為陰」。腹部是五臟六腑所居之處,肝、脾、胃、膽、大腸、小腸、腎、膀胱等臟器都在這裡「安家」,腹部被喻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
腹部有多條經脈經過,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和任脈等經脈都在這裡交相匯聚。
揉腹的時候,不僅能將上脘、中脘、下脘三穴打通,而且一直沉到丹田,將中焦脾胃和下焦肝腎連成一片,其中暗含「以後天(脾胃)補先天(腎),以後天助先天」的醫理。
所以堅持揉腹法,既可以調理脾胃,通和氣血,還可以培補元氣。
1.仙人揉腹法之操作練習預備勢
預備式:在保暖的前提下,脫衣松褲,正身仰臥在床上,最好能夠枕在矮枕上。全身放鬆,凝神靜慮,調勻呼吸,舌抵上齶,意守丹田。
第一式按摩心窩部
兩手緩緩上提,在胸前兩手中間三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對接並按在心窩部位(即胸骨下緣下柔軟的部位,俗稱心口窩),按右上左下的順時針方向做圓周運動,按摩21次。
第二式回環按摩腹中線及腹兩側
兩手中三指對接,由心窩順摩而下,即一邊順時針轉動按摩一邊往下移。
移至臍下恥骨聯合處(即小腹下部毛際處),然後兩手向左右分開,一邊按摩(左逆時針右順時針)一邊向上走,回到心窩處,兩手交接而止。循環做21次。
第三式推按腹中線部位
兩手中三指相接,由心窩腹中線部位推下,直推至恥骨聯合處,共21次。
第四式右手繞臍腹按摩
以右手手掌由右上左下按順時針方向圍繞肚臍摩腹21次。
第五式左手繞臍腹按摩
以左手手掌由左上右下按逆時針方向圍繞肚臍摩腹21次。
第六式推按左側胸腹
左手做叉腰狀,置左脅下腰腎處,大指向前,四指託後,輕輕捏住;右手中三指按在左乳下方部位,然後以此為起點,直推至左側腹股溝(俗稱大腿根)處,連續推按21次。
第七式推按右側胸腹
右手做叉腰狀,置右脅下腰腎處,大指向前,四指託後,輕輕捏住;左手中三指按在右乳下方部位,然後以此為起點,直推至右側腹股溝(俗稱大腿根)處,連續推按21次。
第八式盤坐搖轉
改為盤坐勢,兩手拇指在裡,四指收攏,握捏成拳(道家稱為「握固」),分別輕按兩膝上,全身放鬆,足趾微向下屈。上身微往下俯,進行緩緩搖動。
先自左前右後按順時針方向搖轉21次;然後自右前左後做逆時針方向搖轉21次。
搖轉的幅度宜大,如搖轉向左時,應將胸肩搖出左膝;搖轉向前時,宜將上身搖伏膝上;搖轉向右時,應將胸肩搖出右膝;搖轉向後時,上身宜盡量往後倒。
搖轉以舒適為妙,不可心躁圖速,著意急搖。
註:練習次序
將一至七式依次做完為一遍,每次連做2~3遍。做完後,起身盤坐,按第八式搖轉,左右各21次。
2.仙人揉腹法的注意事項
練功前一般要求解開衣褲,以直接揉摩為宜。姿勢第一至第七節,以正身仰臥為主。
揉腹時必須凝神靜慮,動作輕鬆、柔軟、緩慢,不能用拙力,保持呼吸勻暢,切忌閉氣著力。搖轉上身時不可過快過急,練功後應自感輕鬆舒適、無疲勞感為度。
初練功者早晚各做一次,不可間斷,只要持之以恆,必見成效。每次如認真做,大約需要三十分鐘,越慢越好。
練功期間,由於胃腸臑動增強等生理功能的變化,常會出現腹內作響(腸鳴音)、噯氣、腹中溫熱或易飢餓等現象,這屬正常的練功效應,可順其自然,無須作任何處理。
凡腹內患有惡性腫瘤、內臟出血、腹壁感染及婦女妊娠期間,均不宜練此功。
3.揉腹效驗
腹部溫熱
一般認真做到第二、三遍時會感到腹部溫暖,這是內氣匯聚的表現。
胃腸蠕動有聲
堅持揉腹,動作熟練後每次都會出現胃腸蠕動的感覺,有時甚至別人也能聽到你肚子「汩汩」的聲音。這是內氣匯聚後運行通暢的表現。
頭腦清爽愉快
認真做完揉腹保健法,會明顯感到頭腦輕鬆,疲勞感一下子消失。因為揉腹可以使中焦之氣健運,清氣上升,頭腦輕鬆。
排出宿便
揉腹後可能出現大便黑臭,或者拉肚子、肚子疼等表現。這是內氣匯聚攻衝宿疾、排出胃腸毒素的表現。
食慾改善
胃口變好,消化吸收功能增強。身體瘦弱者體重會增加;虛胖者身體會變得結實,肚子贅肉消失,腹部有彈性。這是元氣匯聚充沛的表現。
面色光潤,身體健壯
堅持鍛煉揉腹,面色會變得越來越光彩,皮膚細嫩,身體強壯。因為長期揉腹可以使內臟血運豐富,內分泌協調,內臟元氣充盛,自然面色紅潤、身體強壯。
4.仙人揉腹法的來歷
「仙人揉腹」又稱「延年九轉法」,據雍正年間長白人顏偉記載,他從一位姓方的道人那裡學到了這個養生功法(下拉可查看原文):
燕台(今河北易縣東南)有一位姓方的道人,沒有人知道他究竟有多大年紀,同他在一起的人們都說,這位道人與他們的祖父相識,大概是一百來歲的人了。
方道人力大無窮,說話聲如洪鐘。他身高約有七尺,挺拔健壯,推他的身體就像推鐵塔一樣不可動搖。有人玩笑地要試試他的力氣,拿來一根長繩捆在他的手腕上。然後讓十多個人用力向後拽這根繩子,一拉手,那十多個人就都被拉向前來;他還能用兩個手指鉤住兩個人,把他們鉤起來,離開地面。
方道人健步如飛,沒人能追得上。他常常在轉眼之間前去通州買餅,步行四十多里歸來,餅仍然燙手,為此人們都稱他為地仙。
我從小多病,以藥物、食療、練氣功等各種方法治病的高手,我全都盡力拜訪過,最後才認識了方道人。
人們用各種方法試探方道人神奇技能的故事,這裡就不多說了。因為我急於治病,便懇求方道人傳授一兩個健身的方法。方道人說:「我的方法高妙之處在於治病不用藥物,體察《易經》的道理,合乎運化的規律,自然界靠了這些而生機蓬勃,人靠了這些而益壽延年,哪裡僅僅是治病呢?!」
我虔誠地向他求取治病的方法,方道人便把揉腹的方法告訴了我。這個方法合於陰陽的道理而又極有分寸。我按要求逐步去做,疾病果然漸漸痊癒。以後我把這個方法告訴親朋好友中體弱多病的人,他們學做了之後也都有極好的療效。就是方道人那些奇異超人之處,被眾人看成是神仙一般的地方,也完全是得益於揉腹的方法。
我不敢把這個方法秘密隱藏起來,據為已有,於是繪出示意圖,寫出說明文字,附上歌訣,以使它廣為流傳。這樣,既是為了我一生中得力的健身方法不被埋沒,也是希望大家都能獲得長壽。
原文:
燕台方道者,不知紀年,偕之遊者,轍言與其祖父相習,約近百年人物也。
多力,聲如鐘。七尺,挺堅,撼之若鐵。戲者以長繩繫其腕,令十餘人拽之,彼引手,十餘人製而前。以二指鉤二人,懸而起。行如飛,追者莫能及。常一刻往通州市餅,行四十餘里歸,餅猶炙手,人皆稱為地仙雲。
余少年多疾,藥餌導引凡可癒疾者,無不遍訪,最後始識方君。凡遊戲玩弄之術試其技能者不俱述。蓋餘以卻病為急第,求指示一二延年之方。
方君日:「吾道之妙,醫不假藥,體乎易簡之理,合乎運行之數,天以是而健行,人以是而長生,豈第卻病已乎?」
虔求其方,語以揉腹一法。妙合陰陽,中按節度。餘循習行之,疾果漸減。後以此法語親交中病者,無不試有奇效。
即方君之瑰奇偉異,群目為神仙中人者,亦率由此。餘不敢自秘,繪圖列說,附之歌厥,以廣其傳,既不昧平日之得力,亦欲世人共登壽域雲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