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次這個荷蘭人「開車門」的方法再也忘不了,你的一個小改變,就能避免很多交通意外

@ 2019-02-04

被稱為「鬱金香王國」的荷蘭,是一個腳踏車比人口還要多的國家,因此馬路上幾乎隨處可見腳踏車的蹤跡,然而卻很少有「開車門」引發的事故,那裡的駕駛都有一種開車門的觀念,叫做Dutch Reach。

荷蘭的駕駛們總是用距離車門較遠的那隻手開車門,這是避免這種意外的最佳開車門方法,也就是左駕用右手開,右駕用左手開。

這個動作可不是隨便做做的,因為用距離車門較遠的手開門時,會促使身體自然轉身,如此一來就能透過肩膀看到街外的情景,也就能看見後方駛來的機車或腳踏車啦!

如果用距離車門較近的那隻手開門,駕駛會很自然的將車門直接往外推,沒有查看後方來車的突發動作,很容易嚇到後面的人,甚至引起嚴重的事故。

不管是司機還是乘客、坐前座還是後座,都建議用這樣的的方式開車門,養成良好的開車門習慣,就可以拯救生命。

荷蘭的駕訓班也會教導學員遵守這個開門法則,一個小改變就能避免無數意外,多一分留心,少一分危險,雖然台灣近年將「二段式開門」加入汽車考照的項目之一,不過仍有很多三寶車主沒有遵照這種開車門技巧,所以,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好,請一定要將這個開車門方式告訴更多人,願馬路上都能少點危險。

右手開車門,扭捏卻安全

所謂「荷蘭式開車門」(即「DUTCH REACH」)的概念很簡單,就是用離車門最遠的那隻手去開車門。這一倡議如果運用在採用的左舵車型的中國來說,對於要開啟左側車門的駕駛員和乘客,倡議使用右手去開啟車門。

這一動作對於習慣用左手去開左側車門的人們來說,確實會顯得有些扭捏不自在,因為該動作會導致上半身強制性的朝左側扭轉。但在視頻中,同樣使用左舵車型的荷蘭人告訴大家左手開左門存在的隱患——如果不看後視鏡觀察後方,就可能無法看見後方的車輛,從而引發交通事故。

類似的視頻,國內也有交警部門製作。記者上網搜索發現,上海市公安局交警總隊就發布過一則「謹慎開門 平安回家」的視頻。在這段視頻中,交警就提議大家習慣用反手去開門,從而起到觀察後方的作用。

開車門事故,時常有發生

今年1月19日上午,43歲的駕駛員楚某駕駛白色輕型倉柵式貨車,從五橋石人方向經318國道往萬州城區方向行駛,當該貨車行駛至五橋紅星東路龍潭大廈附近路段時,坐在右側的乘客打開車門準備下車,由於沒有向後觀察,在乘客開門時正好有一輛摩托車經過,結果車門將摩托車撞倒,駕駛員熊某被掀到了七八米高的堡坎下,摔倒在水泥地面上。經醫生診斷,熊某的腰椎爆裂性骨折,身體還有多處骨折及軟組織損傷。

按照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機動車在道路上臨時停車,車輛停穩前不得開車門和上下人員,開關車門不得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萬州交巡警也建議駕駛員和乘客在打開車門時,使用「反手開車門法」。

反手開車門的好處在於,由於人的肢體動作不協調,會導致身體強制性扭轉,也能強迫自己去轉頭觀察後側。比起看後視鏡這種主動觀察後方的方式,被動側身觀察後方將更具有強制性。

擔心摩托車,司機在實踐

在重慶,記者發現不少司機採用的正是「荷蘭式開車門」。家住江北觀音橋的趙先生,表示用右手開左側車門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我現在反而覺得左手開車門很彆扭。」趙先生說,右手開車門開後方如今已經養成了習慣,但即使是用右手,開車門也應該慢慢打開,不斷進行觀察確認。

家住渝北花卉園附近的張超告訴記者,他有時候會不經意用右手開左側車門,也沒想到這樣一種方式會被成為「荷蘭式開車門」。「我會提醒我車上的乘客,開車門要小心。」張超說,尤其是後排乘客開車門,他在前排駕駛室都會幫忙盯著後視鏡。

「重慶摩托車多,靠邊停車就特別要注意考慮到它們。」張超告訴記者,荷蘭人用右手開左側車門更多是為了防止撞上自行車,而在重慶則要注意的是摩托車。張超表示以後要將右手開左側車門養成習慣,「畢竟摩托車的速度可比自行車快多了。」

開門不看路,直接不及格

重慶開元駕校的校長張毅告訴記者,作為基礎訓練,教練在日常教學當中,雖然沒有明確要求用哪只手開車門,但對於下車前的觀察,當作是學車當中的一項看似簡單但萬分重要的內容。「無論用哪只手開車門,目的都是為了讓駕駛員養成觀察後方的習慣。」

張毅介紹,在進行下車開車門的教學中,教練都會要求學員首先要通過左後視鏡進行觀察,確認車門後側沒有車輛、行人。隨後,將車門打開15-20公分,轉頭再次確認,如有車輛、行人則應關門等待,如無則開門下車。

「無論是以前人工,還是現在機器智慧評判,下車前的觀察都是很重要的考點。」張毅說,如果考生在考試過程中沒有做到,即使前面表現再出色,結果都將是不合格。

「這種方法也蠻好的。」張毅說,受到肢體的限制,如果在不側身的情況下用右手開左側車門,車門肯定是無法完全推開的,這就要求駕駛員必須要側過身,從而完成向後觀察的動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