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技能以後在學也行,反正現在也用不上!
這個知識學了挺好,沒學我也能湊合過下去!
這個能力沒必要,費那個勁去學幹嘛?
Q1,要做就做到最好的,優秀是一種習慣。
這句話是新東方俞敏洪說的,最近這個大佬有很多新聞呀!
我第一次聽到這句的反應就是,裝X你厲害你當然這麼說了!
就好像馬雲站一個萬人演講台上,說我也是一個普通人嘛。
你是信還是信呢?反正我不信,
最開始的印像都是成功學+雞湯灌溉者。
到了這個位置也只能這麼說,
總不能說不優秀是成功的關鍵吧。
所以自己都是抱著理解的態度去聽,
畢竟這個三觀很正嘛!(此處是不懂事的嘲諷自己)
後來看到越來越多行走的雞湯患者,我的三觀開始被顛覆。
優秀可能真的是一種習慣,因為厲害的人真的日常就是這樣的。
優秀是一種習慣,這個習慣的前提是要做厲害的人。
優秀只是基礎能力,這個能力已經和吃飯睡覺一樣自然。
因為想變成厲害的人,所以需要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優秀已經變成了必需品,
遇到很多牛人第一個字就是「哇、哇、哇」。
怎麼這麼厲害,牛人個給我最強的感覺就是:
「要做就做到最好的,起碼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
因為寫作加入了不少寫作群,有很多牛人在裡面。
開始經常看到裡面曬10W+,獲獎轉載多少次。
以我渺小理解能力看,這不就是在炫耀嗎?
後來明白了,我所看到的就是別人的日常。
炫耀只是因為自己沒能做到,覺得別人也很難做到。
自己憋一天還沒寫出來,別人1小時寫完發出去還獲獎。
我這玻璃心怎麼能受的了,肯定是早就寫好了現在拿出來裝。
(哈哈,想想真是搞笑,玻璃心要不得,不小心會割傷自己)
之所以那些人厲害,是人家真的有高標準的追求。
我想寫1000字應付了事做日更,發出去心裡還得意洋洋。
牛人的是要求文章,邏輯恰當、
內容深度、讀者代入等等,把文章當書在寫。
出來的結果當然不一樣,
牛人就是不把事情做好會難受的一群人。
沒辦法說的太明白,
可能以後我成牛人了就能講清楚了,
反正就是不厲害就難受。(你說氣人不!)
Q2,沒有爭強好勝之心,怎麼有機會變得厲害?
爭強好勝這個詞我們一般理解都帶有貶義,
我的理解爭強好勝≠好勇鬥狠。
它是對自己的自信心,對自己擅長的領域要敢於去展示。
這個社會就是不表達自我,就會被淹沒的時代。
現在是個人品牌崛起和標籤的世界,
如果自己沒有展示過自己擅長的領域。
怎麼讓人能看到你,厲害努力的人多了。
憑什麼別人就要主動來追捧你,發聲讓世界聽到你很牛。
本來我想用「鋒芒畢露」來表達這段話的意思,
保持對自己擅長領域的自信「鋒芒畢露」也沒什麼。
現在競爭這麼激烈,在想「熬」或者「撐住」來勉勵自己很難堅持了。
自我叩問三道題:你有沒有做到過第一?
你有沒有做到過最好?有沒有在自己小範圍做過第一?
如果你想做一個厲害的人,還在等什麼?
看多牛人之後,發現了三個原則:
1,有做到最好的執念;
2,有能多到最好的經驗;
3,有多次做到最好的經驗,
並且能把這些經驗總結幫助自己做到更好。
我們必須渴求真相,要渴求到為了換取真相甚至不惜被羞辱的地步。
沒有對知識渴求過,沒有學不會就難受的經歷。
厲害這個詞也不會出現在生活裡,凡事做到最好做到第一。
不只是為了表現自己,讓別人羨慕追捧。
更加重要的是擁有一顆變強的心,
這個做過第一的經驗可能讓自己更加有自信。
如果沒做過最好的經驗,慢慢自己就會習慣這樣的自己。
沒有做到最好的習慣,就會慢慢習慣平庸的自己。
(這裡沒有對錯,只看個人選擇,不甘心可能是後悔的重要因素)
Q3,「需要」可能才是我們學習最重要的一個動力,不信你試試?
回憶一下自己學什麼最快,其中大部分原因都是真的需要。
不會就沒辦法生活,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
小時候學自行車,是因為學校離的遠不得不騎。
不騎車就要多步行幾十分鐘,怎麼辦學唄!
這個學不是要達到單手扶手,背後倒騎這麼厲害。
需求越強烈,學習速度越快。
為了使用開始湊合能騎,就敢推著車子出門。
哪怕在路上摔幾個跟頭。
為了少花時間,能怎麼辦「湊合用唄」,
最後用著用著就真的熟練了。
你想想直接學東西的經歷,
是不是真的必須學的時候進度是不是最快的。
如果學的東西「現在」和「以後」沒啥區別,
那學的動力就不夠充足。
我是做動漫周邊外貿的,開始的時候客戶發的AI/PS/CDR等等,
這些文檔有製圖設計處理。後來設計請假,客戶需要報價。
我能咋辦硬著頭皮,拿著一本AI大全就硬上。
客戶可不會聽我解釋,他只看你能不能做出來。
反正也不要我做到什麼程度,算算尺寸量量位置就可以。
結果到現在不是出圖給客戶,
基礎的簡單操作我都可以使用。
現在文章的圖片都是我自己製作,
沒想到在這裡有一次發揮餘熱。
你看「需要」是多麼重要!
需求會逼著你前進,摸著石頭也要過河。
如果你想快速的成長,
給自己製造正確的需要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Q4,正確的需要是驅動力真正的源頭,該如何養成呢?
需要是很重要,正確的需要更加重要。
很多人都有抱怨的習慣,遇到一個事不管大小。
都想找一堆理由、藉口,不說別人自己憋的難受。
如果把玩遊戲當成需要,如果你是做遊戲行業的可能有幫助。
純粹為了混日子,玩遊戲都玩不出彩。
找到正確的需要,是幫助我成長最有幫助的動因。
是我們的需求塑造了自己,
而自我的驅動力就是對認知和選擇的需要。
因為需要用車,塑造了我很快的學會的經歷。
而在需求就是我對事情認知需要的選擇。
需求是我們生活的根本,我們不可能什麼都要。
最終還是要有選擇的去得到,
這個選擇就是自己認知和價值觀判斷得出的結果。
這一段有點繞,但是很重要。
整篇的價值邏輯都是這段話,以需求推動成長,以認知做出選擇。
(之前有專門寫一篇關於選擇的文章,出門左轉可以去看看)
如何培養自己的正確需要,每個人的訴求不同。
可以提供兩個基本原則參考一下:更重要VS目的
更重要的原則:
對自己來說更重要的本質,可以幫助我們選擇需要去完成。
比如:我寫一篇閱讀量上100W的很好很重要,
但是這個文章時效性是很低的。
過一段時間可能就無人問津,但是我寫作能不斷的在進步。
明顯這個能力對我來說更加重要,
不追求一時成功,而是不斷自我成長。
真正的目的原則:
如果只在乎單次的閱讀量,明顯熱點八卦更加引入注意。
這些都可以吸引很多讀者,
如果一直追求這個狀態自己很容易被動迷失。
而追求的目的是我自己能力,不斷的變強過程。
那我就對單次爆發沒那麼渴求,有了更好沒有也不急。
任何學習,改變,進步都是一個過程,明白這些都是正常的。
只要我不但的堅持練習,調整自己變好最終都會變好。
這些選擇的過程,都會因為需要改變自己的行為。
不能執著成功,否則成功就以為這停止。
成長才是真正需求,成長是目的也更重要。
價值觀決定了個的選擇,需求是可以自己選擇的。
不是一值不變的,是根據自己不懂階段形成的需要。
同樣需要也不應該是被動接受,
而是自己判斷理解之後的主動選擇。
Q5,培養需求中最重要、最關鍵的能力是什麼?
人性追求的是安逸和舒適,沒事誰願意去折磨自己。
而且我哪裡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哪有時間去考慮這麼多事?
什麼知識有用和無用,被無數人討論爭辯過。
我就不來回折騰了,做一個現實派。
之前寫過一篇長期有用的知識,短期有用知識的分析。
成長是一個不同時間階段的時,在什麼位置學什麼知識。
選擇自己需要的知識,不要軸現在用不上想想以後能不能用上。
就像買菜中午吃什麼是馬上用的,
晚上吃什麼是後面用的,但不能說晚上用的就不重要了。
耐心
而在這個選擇的過程中,耐心可能是成長最需要的一個能力。
我們人類很容易被新奇的東西吸引,本來是去摘玉米的。
一路因為沒能馬上找到玉米,結果被一頓蝴蝶、兔子影響。
最後啥都沒抓到,只能拿樹葉止餓。
如果沒有耐心可能會找到一些無用的偽需求,
努力奮鬥到最後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
在這個紛亂的世界,找到真的需要是要足夠的耐心。
沒有耐心什麼都乾不好,越怕麻煩就越麻煩。
有些能力是需要時間的磨練,才能被感受到它的重要性。
但很多人在沒明白真正需要的重要性時候,就已經放棄了。
我開始寫的真爛,如果不耐心繼續
磨練自己的寫作能力,根本看不到寫好的時候。
現狀
更多人別短視這個條件拒之門外,無論做什麼都想馬上達成。
很多放棄學習的一個原因,就是開始進入學習一個方法。
結果發現並不能馬上產生效果,或者感覺效果很小就打算放棄了。
價值選擇和耐心等待,之後還有一個就是認清現狀。
現狀就是過去的積累,現狀就是你為以後做的準備。
既然是為以後做準備,選擇沒馬上出結果不是正常的。
但是很多人都被現狀所蒙蔽,
並不能馬上改變現在,因為現在已經發生。
能做的就是改變未來,改變未來是從現在開始行動的。
如果不明白這個邏輯,就喜歡買多少天讓你學會什麼技能。
這樣的速成智商課,急切改變現在就是他們賣你課的邏輯。
現狀差是因為以前沒積累,積累這個過程怎麼可能速成。
要麼就認了,現在埋頭開始努力為了以後積累。
要麼就是不斷的指望速成課,
幫你變出你要的積累。(明顯是不可能的)
該清醒一下了,現在就是過去的積累。
對現在不滿沒有用,一切還是要你積累才能實現。
從現在開始積累,為以後做準備吧!
來源: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