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肩、腰、背痛?你的肌筋膜在「抗議」!

@ 2019-01-28

頸、肩、腰、背總是酸酸脹脹的痛?這可能是你的肌筋膜在「抗議」!

肌筋膜炎又名肌織炎肌織炎、肌肉組織炎、肌肉筋膜炎,俗稱肌肉勞損,幾乎人人會有可能會遇上。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脊柱外科吳昊副主任醫師提醒大家,肌筋膜炎多由長期疲勞或反覆操作性損傷所致,因此防治肌筋膜炎,首先要停止一些低強度長時間的生活工作方式,使肌肉充分休息,然後根據情況進行個體化運動鍛鍊和熱敷理療等綜合治療。

指導專家: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脊柱外科 吳昊 副主任醫師

肌肉僵硬?疼痛?你的肌筋膜有話說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幾乎每個人在不同時期都會發生肌筋膜炎;慢性疼痛病人中的95%是有明顯症狀的肌筋膜炎患者;在中老年人和運動員人群中,它的發生率尤為高。

為什麼會有肌筋膜炎這種病?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肌筋膜。

吳昊副主任醫師介紹介紹,肌筋膜是包裹肌肉肌肉纖維的那一層薄薄的膜。因為各種原因,這層膜會變厚(慢性勞損),水腫(急性損傷),局部微循環變差,代謝產物不能及時排出,從而發生病變,帶來症狀。

肌肉僵硬、壓痛是肌筋膜炎的典型症狀。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頸肩部疼痛、腰背部疼痛的「罪魁」就是肌肉筋膜疼痛。

吳昊表示,肌肉筋膜炎的疼痛有一些特點:有的肌肉摸上去有條索樣增生,用力按摩這些肌肉時會產生酸脹、疼痛,甚至有放電樣感覺;這些疼痛往往出現在長時間保持某一姿勢後,如久坐久站,甚至睡久後,運動一下疼痛會減輕或消失,時間久了疼痛又會出現。

肌筋膜炎還可能沒有相關症狀或被其他疾病症狀所掩蓋。吳昊介紹,有研究顯示,沒有任何症狀的年輕人群中有超過45%的女性和54%的男性可以檢查出存在肌筋膜炎的痛點;超過85%的慢性緊張性頭痛患者存在頸部的肌筋膜炎;還有很多誤認為有風濕性膝關節痛的患者可能會發生臀部的肌筋膜炎。

頸、背、腰 肌筋膜炎發生的重災區

「頸、背、腰是發生肌筋膜炎最常見的部位」,吳昊表示,門診因為頸背部疼痛來就診的患者非常多見。

為什麼這些地方的肌筋膜容易受損?

吳昊解釋,有研究顯示,人類4歲後因為長時間保持肌肉收縮,就開始有供應肌肉的小血管被壓迫造成局部循環改變,產生無症狀的肌筋膜炎。成年後發生肌筋膜炎的患者多見於辦公室工作人員、音樂家、家務勞動者等長時間低強度肌肉收縮的職業人群,所以,肌筋膜炎的發生與人類生活和工作方式有密切聯繫。

而頸、背、腰這部分的肌肉寬大,受力繁重,是我們維持直立體位的關鍵肌群,因而特別容易患上此病。

由於現代社會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變,低頭族和宅居生活的增多,頸肩部的肌筋膜炎發生率逐步增加。

長時間駕駛和久坐久躺的生活習慣使得臀部肌肉和腰部肌肉的筋膜炎發生也在增加,出現了類似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腰痛加坐骨神經放射痛的假象。

治療肌筋膜炎從改善生活方式開始

當我們出現肌筋膜炎導致的各種疼痛,應該如何處理?

吳昊介紹,肌筋膜炎治療方法非常多。

首先是停止慢性勞損,停止一些低強度長時間的生活工作方式,使肌肉充分休息。

其次要有目的的鍛鍊肌肉,這種鍛鍊是康復性的拉伸肌肉和肌肉筋膜組織,最好是在骨科和康復科醫師的幫助下,了解是哪一個肌肉的問題,有計劃按方法來鍛鍊。

在藥物方面,非甾體消炎藥對於筋膜組織的炎症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臨床效果突出。

另外,還可以通過加強局部微環境的循環,促進炎症因子的代謝,從而改善局部症狀和病理狀態。如中醫針灸、推拿、藥物熏蒸、紅外線、頻譜儀等。

吳昊表示,總體而言,肌筋膜炎需要綜合治療,標本兼治,推薦使用個體化運動鍛鍊和熱敷理療。他說,「對於運動系統的疾病來說,病來源於不恰當的運動、姿勢和生活工作方式,不管預防還是治病,都需要從『因』出發,調節和養護我們的骨骼、肌肉,乃至筋膜。」(來源:39健康網 )

專家簡介:

吳昊,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博士,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中國醫促會脊柱內鏡學組委員, 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協會脊柱脊髓專委會委員,廣東省骨科醫師分會委員、秘書,脊柱內鏡專業組副組長,廣東省脊柱外科學會腰椎學組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脊柱外科分會常委,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脊柱外科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骨科分會微創骨科學組委員,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骨科分會常委,《中國脊柱脊髓雜誌》青年編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