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朋友說到陪孩子寫作業簡直是一道送命題,每天要花費很長時間陪孩子寫作業。但有時我們的辛苦卻不一定能換來孩子的好成績,最後只落得一個「嘮叨的媽媽」稱號,這一切不怪孩子,只因為你沒找對方法!今天推薦大家看看這位媽媽陪孩子寫作業的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是否陪伴孩子寫作業?——關注感受和需求
這個問題,重點不是看家長,而是看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哥哥在前年剛上一年級時,對作業特別發愁,寫起來很痛苦。他每次都喊著我去陪著他寫作業。如果我不陪伴他就很難靜下來堅持寫下去,即使我陪著也會有各種耍脾氣、哭鬧甚至把本子擦破的問題發生。
所以,孩子需要我的陪伴。
他的一年級,我是完全陪下來的;
二年級我大概陪了一半的時間;
現在他上三年級,基本不怎麼需要我陪伴了。
妹妹則與哥哥不同,她剛上一年級,因為識字量比較大,無論是數學題還是語文題,她自己都能讀懂。我只在她開學的前一兩周主動陪過她寫作業,可能她不在意我是否在身邊,有時還會把房門關起來,自己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在屋裡寫作業。
寫完後,會很有成就感的拿出一摞本子和同步,讓我逐一檢查。
所以,妹妹剛上學,就獨立寫作業,不需要陪伴。
所以,是否需要陪伴孩子寫作業,不要觀察其他的家庭,更不要去盲目攀比,最關鍵的決定因素是:
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哥哥和妹妹都是我的孩子,但是他們因為性格不同能力不同,所以感受和需求也不同。
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差異性,合理的選擇陪還是不陪。
(二)如何陪伴孩子寫作業?——目標~「引導孩子越來越獨立」
如果您的孩子,像妹妹一樣不需要家長的陪伴,那麼我為您感到開心,因為這樣就不會有其他家庭那種到了寫作業時間就出現的「雞飛狗跳」現象,那麼擁有美好的親子關係就很輕鬆了。
如果您的孩子,想哥哥一樣,讓人很難放手或者搞定,那麼,接下來的內容,也許會幫到你。
背景:
哥哥在一年級時,在放學的路上就開始發愁寫作業的事情,回到家裡,會耍脾氣,會拖拉,甚至會躺在地板上耍賴;好不容易坐到書桌旁開始寫了,卻玩一會橡皮,掉幾次鉛筆,還可能因為一個字一直寫的不好看,反復擦,擦的本子破了,或者越擦越寫不好了,就開始氣得哭……
但是,現在,他有很好的作業時間規劃,有很好的寫作業的習慣和態度,而我完全放手,不用陪伴了。
之所以能逐步培養出孩子獨立寫作業的習慣,總結下來有如下幾個方法:
(1)認同孩子的感受,理解並接納他
我上學時,不說是個學霸,至少在小學初中都是年級前幾名的選手。
當我看到哥哥寫作業時,那麼簡單的題不會做,我很鬱悶。我在想:你到底是不是我生的兒子?
可是,這種情緒並不能幫助我,更會影響到哥哥。
當我這樣想的時候,我看他的眼神是不耐煩和失望的,而哥哥接收到的也是「他沒能力」、「他做不好」這樣的資訊。我們長此以往,會陷入惡性循環。
很慶倖我去學了正面管教,它告訴我: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要用我們的標準去衡量他,我們要做的是:尊重他,並且接納他。
於是,首先我調整自己的期望,站在哥哥的角度去理解去感受。
如果我是哥哥,面對不會的問題,是什麼感受?
如果此時再看到媽媽失望或不耐煩的眼神,又是什麼感受?
我想到這裡,我就不再糾結「他有沒有遺傳我」的問題,而是真正的去認同孩子的感受,理解並接納他。
我會對哥哥說:「這道題很難對不對?」「你也很想做出來,但是有點不知道怎麼找方法是嗎?來,媽媽和你一起找,好不好?」
當我說出這樣的話時,哥哥緊繃的身體就會放鬆一些,情緒也緩和了很多。
然後,在我的引導下,細心的學習分析問題的方法。在一次次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慢慢的他的自信一點點建立起來了。
如果,父母和問題站在一起,指責孩子為什麼不會,孩子會感覺很糟糕很孤單很挫敗;
如果,父母和孩子站在一起,研究如何攻克這個難關,孩子會感受到支持與鼓勵,自信心也會慢慢升起來。
(2)引導孩子做時間規劃
當孩子非常急躁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寫完作業時;
當孩子專心玩玩具忘了寫作業時;
當孩子前面安排的不好,九點還沒寫完作業時;
……
我在想,如果他能有個時間概念,能自己做作業的時間規劃,那麼是一件多麼好的事情!
於是,我想了一個簡單可行的辦法。
找來一張白紙,把孩子的作業從記錄本上一項項抄下來,喊來孩子,對他說:「我們來做一個新的事情,給作業定個時間表,你覺得好不好?」
孩子很新奇,連連說「好」。
我問他:「語文7+3這一項,你覺得多長時間可以寫完?」
孩子想了想說:「20分鐘吧。」
我又問:「背誦課文這一項,你覺得需要多長時間?」
孩子說:「15分鐘吧。」
我每問一項,就把他說的時間寫下來,無論他說的時間是否合理。
寫下來,是代表著媽媽重視你的想法,媽媽尊重你的想法。
如果剛開始就提出各種質疑,那麼孩子就會有挫敗感,不願意繼續嘗試。
如果時間不合理,他也會在一次次的時間計畫中,慢慢體會和調整,慢慢的把每項作業的時候都會做一個合理化的預估。
要給孩子試錯的機會,不要妄圖他每次都直接做對。
寫完每項作業的時間之後,我把所有時間加起來,比如兩個小時。
接下來我會問他這樣的問題:「放學到家大概是三點半,吃點喝點休息一會,差不多就四點了。我們九點上床睡覺,這中間一共有五個小時。哇,好富有的時間,對不對?你想如何安排這些時間呢?」
然後他會給我一個答案,比如哪些作業飯前做,哪些作業飯後做,幾點到什麼,……我都會一一記下來。然後,根據這個他制定的時間表,適時提醒他。
孩子是個很守時的孩子,所以執行情況一直很不錯。
(如果你的孩子時間概念不強,或自我約束力不夠,那麼就要再花一些心思培養孩子的時間概念和自我約束力。建議可以用:無言的提醒即用手勢代替嘮叨、定鬧鐘)
孩子 很有趣,他嘗試了各種安排。
他嘗試過所有作業晚飯後寫、也嘗試過分開寫,還嘗試過寫一項玩一會,……
但最後形成的習慣是:飯前把作業全部寫完。
因為,這樣做,晚飯後的所有時間他都可以自由支配,這種整體的自由感覺讓他非常享受!
整個過程中,我並沒有命令他:一定要先寫作業再玩。而是讓他自己去做計畫,自己去嘗試,然後慢慢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
對於態度,因為有了作業後的自由,所以他不會拖拉和磨蹭,因為他知道,他用在作業上的時間越短,自由的時間越長;如果拖拉磨蹭,那麼他的自由時間就短了,他是不捨得的。
所以,他在寫作業時就非常專注和認真,效率很高。
(3)尊重孩子,別擅自剝奪孩子的自由時間
這一點,對培養孩子的學習態度非常非常重要!
我問過一些寫作業特別磨蹭的孩子的家長,尤其是剛上學時寫作業並不磨蹭,可是越寫越磨蹭的幾個家長。
他們給我的答案都是一致的:
如果孩子很早就寫完作業了,家長就會安排其他的學習內容讓孩子去做。
那麼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有這樣的概念:
我寫的快,那我就要做更多的題,最後沒有多少玩的時間;
我寫得慢,媽媽就不會給我增加作業,我寫的就會好一些,反正也沒有多少玩的時間。還不如一邊慢慢的寫,一邊寫著一邊趁媽媽不注意就玩一會。
這樣說並不是不讓家長去給孩子做加強練習。
而是當你覺得孩子某個方面有些弱,需要加強的時候,請在事先和孩子約定好:今天或者這一周,除了作業我們還需要做什麼,讓孩子心裡有個數,也便於孩子安排時間。
(當然,這種額外加的作業,我建議在尊重的基礎上,與孩子友好的溝通後一起確定下來,而不是強迫孩子。)
如果孩子早早的把所有的任務都完成了,那麼,請父母們尊重孩子的時間,別去剝奪他用「認真的態度、高效率完成作業」節省出來的玩的時間。
因為你每剝奪一次這個時間,孩子主動高效寫作業的動力就會少一點;
剝奪的多了,孩子便沒動力了,只有和父母打時間戰,趁你不注意的時候偷偷的玩一會。
讓孩子有希望,那麼孩子會更有動力去專注的完成作業。
(4)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代勞
我在講家長課的時候,碰到一個家長,從一年級就給孩子讀題,讀到了三年級,孩子依然讀不懂題。所有的文字,孩子都認識了,為什麼讀了三年還讀不懂呢?
我想,應該是方法出了問題。
家長是在幫孩子讀題,也幫孩子分析了題意,直接給孩子翻譯了這道題的意思;而不是引導孩子自己去理解題目中每個數字和詞語的含義。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孩子的數學能力我能看到不斷在進步,我覺得得益於我經常會在他不會時,問他這樣的問題:
這道題的關鍵數字是哪些?
這兩個數字之間是什麼關係?(加減乘除?)
這道題的關鍵字語有哪些?
為什麼你覺得這些詞語重要?含義是什麼?
題目要你求出的數是什麼?
求的數和給出的哪些數有關係?是什麼關係?(加減乘除?)
當他不會時,我第一做法是讓他讀一遍題給我聽。
如果他那段時間有10道題不會,那麼一個字一個字的重新讀題,能讓他重新讀題後會做至少六七道題。
剩下的三四道,需要我用上面這些問題去啟發他思考。很少會有我問完這些問題的時候,一般在我問到第三四個問題時,他就有思路了。
偶爾有些難度的題,問完了這些問題他依然沒思路,我才會教他如何做第一步,第二步我會繼續啟發他自己思考。
語文英語也是同理。
如果我們想在孩子學習上給些幫助,那麼我們要仔細思考方式方法,如何能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直接給做法、給答案。
如果我們不想幫助或沒有能力幫助孩子提高某個方面的學習能力,那麼我們就給孩子充分的耐心和支援,就足夠了。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