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桑泡兒,又叫桑葚
桑泡兒書名為桑葚,兒時經常吃的桑泡兒,記得大概是7-10歲的時候都還在吃,成熟大概是老家麥子成熟的時候,在田埂上、在地邊都有好多,小時候還特意動手用竹子和桑枝去皮後做了一個泡兒桶,就是把桑泡兒放進去,然後枝條一上一下地敲打竹筒,把桑泡兒的汁液榨出來,然後桑枝都染成了紅色,有時候不小心衣服和臉上都是桑汁染成的紅色,常常惹來父母責罵。
二、拐棗
這野果叫拐棗,學名是萬壽果,也是因為這果柄的形狀像佛家萬字符的形狀,所以因此得名。拐棗最好吃的時候,是變的有點黃的樣子,青色的吃了很澀口 所以千萬別說不好吃,是你沒吃對。熟透了的拐棗就變成了紅色的,那就得馬上吃了,拿在手上飄著一陣陣的梨香味道,吃在嘴裡更是香的不得了。
三、栽秧泡兒
生於灌木叢,清明前後開花,小小的,有的是紅的有的是綠的,果實大概在一個厘米左右,好像是由很多個小小的泡組成,晶瑩剔透,有點像蛇泡,卻沒蛇泡那樣聚合實在,而顯得鬆散點,味道酸酸甜甜的,一般在夏天栽秧季節成熟。
四、棠梨
這可和一般的梨不太一樣。一般的梨吃起來水水的,但是棠梨熟透了之後卻有點面面的口感,小時候不知道這是什麼水果,就問家裡的老人,他們說這個叫棠梨,那時候還以為是白糖的糖,所以總覺得肯定很甜。在農村的夏季這種水果在人們眼中也是很受歡迎的。
五、蛇莓
很多人覺得這種果子不能吃,因為老一輩的人說這是蛇吃的,蛇在上面舔過,有毒。其實這是可以吃的,所謂被蛇舔過,其實也是傳言。因為有時候確實會遇到有的果子上留有泡沫一樣,好似口水的東西,其實那是蝸牛吐的。這種果子有一點點甜,沒有其他特別的味道。
六、山捻子
山捻子,也稱為多蓮,有的地方也叫桃金娘。山捻子果實像一個個縮小版的酒杯,果中有芯,很像一條蟲子,芯外多籽。捻子熟得紫色的時候最好吃,味道異常甜美,生津止渴,回味甘甜,舌頭牙齒也會被染成紫黑色。不過還沒熟的時候千萬不要吃,此時味道苦澀,吃了更會大便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