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這對馬來夫婦值得敬佩!超越宗教禁忌,「凡是生命都要尊重及愛護!」

@ 2019-01-27

導語:哈山叔並不是天生的愛狗人士,加上作為一名穆斯林,他接觸狗兒的機會也極低。

哈山叔夫婦每天都會到收容所照顧及餵養毛孩,一呆就是老半天。(圖:星洲日報)

(森美蘭.芙蓉7日訊)救援流浪狗本來就不是一件易事,特別是當救援工作與宗教禁忌牽上關係,一切就變得更具挑戰,來自芙蓉的70歲的巫裔老翁哈山,無所畏懼,依然堅持要為毛孩的溫飽及安全惆悵;他早已決定有生之年,都要好好的保護這些小生命。

難得的是,除了妻子,哈山叔的孩子都很支援他的拯救工作,讓他儘管面對挑戰,仍慶倖、勇敢。

「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灌輸他們愛護動物及生命,所以不管是狗還是貓,凡是有生命的,他們都和我一樣,會尊重及愛護。」

鄰居傷害毛孩啟發救助

哈山叔並不是天生的愛狗人士,加上作為一名穆斯林,他接觸狗兒的機會也極低。

而他和毛孩結緣,必須追溯到3年前,在住家外親眼目睹鄰居以Y字型彈弓,向住宅區流浪狗射擊石頭、傷害毛孩的那一幕開始。

「我當時嘗試阻止很多次,但都沒有成功,所以才有了要為這些無辜的流浪生命,找個安全居所的念頭。」

他說,「生命」被迫流浪街頭已是悲劇,遭遇日曬雨淋和饑餓,還要被人類欺負、虐待,讓人難以接受。

「我多次看著門外狗只被鄰居的石頭打得頭破血流,甚至連腳都斷了,還要被投報,最終被捉狗隊撲殺。」

屋外餵食遭鄰居抗議

他指出,起初協助流浪狗的方式,僅是在屋外餵食,就像平時餵養流浪貓一樣,但鄰居和附近居民並不贊同,還顯得特別厭惡,一直向市議會投訴。

他憶述,其中一隻被捉走的毛孩當時已斷了一條腿,無法追摩哆車,更無法干擾路人,鄰居卻以傷害居民安全為由,要求執法單位派出捉狗隊撲殺毛孩。

「自此以後,我決定讓狗狗進入我家『用餐』,我給它們準備食物,吃飽才離開;但鄰居還是抗拒,故意在餵食時間阻止狗只前來,逼不得已之下,我決定把這些流浪生命都收到屋內。」

狗也是生命應獲尊重保護

哈山指出,第一隻收進家裡的是一隻成年雌犬,它的其中一隻後退當時被打斷,骨頭刺穿皮肉,把它帶往治療後給他取名「辛蒂」。

辛蒂成了哈山叔的第一個拯救個案,而這一「救」,很快的就讓哈山叔的家成了毛孩「孤兒院」,數量轉眼就有十多二十隻,這讓附近鄰居群起到家門抗議。

「他們都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他們跟我說,我這是錯誤行為,在他們學習的伊斯蘭教義裡,狗是不潔的。但我認為那是個人見解,因為在伊斯蘭中,除了沙菲宜教派,其他的教派並沒有說觸摸狗只或拯救狗只是違反教義的。」

他感歎,狗只也是阿拉創造的生物,它們都有生命,應該獲得尊重及保護,即使不愛也不傷害,是最基本該做到的。

「後來,因為鄰居頻頻向市議會投報我飼養的狗只過多,我還差點因此惹上官司,於是便有了把狗只安置到別處的念頭。」

耗盡養老金買地建收容所

約在一年前,哈山叔找到了一個願意出租地段給他收留狗只的地方,但後來因為租金問題,雙方產生極大矛盾,他與妻子終於決定買下一片地搭建收容所,擺脫每天看人臉色的日子。

「但我們買的地屬於低窪區域,要填土,現在還在努力改善中,搭建工作也如火如荼進行。」

他坦言,雖然收容所還沒搭建完畢,但目前已把狗狗都遷移到新地方,因為之前的地主已下達了驅逐令,別無選擇之下,唯有先委屈狗狗。

周轉不靈或需賣屋

「買地和建收容所已經花費了我大筆的養老金,遲點可能要賣掉現在住的房子,來這裡建個小窩。所以把狗狗搬遷到新收容所後,結紮手術暫時喊停,不然周轉不來。」

這次的搬遷過程,哈山叔遭遇的最大挑戰,是其中一隻收養的殘疾小狗「聰比」,因為必須長期關在籠子裡,結果已沒知覺的雙腳,在沒有活動空間的情況下,出現潰爛狀況。

「我們很焦急,一直向身邊也有拯救狗只的人士求助,最後聰比遇到了也是穆斯林的維尼,她照顧癱瘓狗只方面有豐富經驗,聰比現在得到了很好的照顧。」

記者早前也聯絡上維尼,獲知聰比目前的健康狀況非常好,但為了讓它的身體能更輕盈,更好的適應輪椅,獸醫建議截肢,而維尼也正為聰比的手術費張羅。

因為資金有限,哈山叔收養的狗狗還有大部份未進行結紮手術,因此他暫時讓收容所分出3個間隔,把雌雄成犬及幼犬分開。(圖:星洲日報)

哈山叔「私人」收容所內的狗狗,每一隻都有名字,它們都有故事。(圖:星洲日報)

後腿癱瘓的聰比被領養人帶離狗場前的模樣。(圖:星洲日報)

聰比天生後半身癱瘓,不只是一雙後腿沒知覺,連大小便也無法控制,必須穿紙尿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