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骨質疏鬆,從正確認識開始:骨骼一般在30歲之後開始下滑

@ 2019-01-24

人體的骨骼一般在30歲左右達到頂峰,隨後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變差,因此骨質疏鬆在中老年人中較為常見。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劉宇傑介紹,治療骨質疏鬆不僅需要補充鈣和維生素D,還需要使用藥物綜合治療,因此建立正確的認識很重要。

骨質疏鬆的危害

簡單來說就是容易引起骨折,例如摔倒時用手撐地引起腕骨骨折或尺橈骨遠端骨折,生活中的輕微傷導致壓縮性椎骨骨折進而引起脊椎變形等。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髖骨的骨折,許多老人發生髖骨骨折後需長期臥床,容易產生諸多併發症,不僅影響生活質量,嚴重者還可能危及生命。

骨質疏鬆的症狀

1. 身長縮短、駝背

這是由於身體內部椎體壓縮所致,也是腰背疼痛出現的重要原因。如果與年輕時相比身高減少超過3厘米,建議到醫院進行診斷。

2. 骨骼疼痛

骨質疏鬆症的人因為骨轉換加快,導致骨吸收增加,負重強度減少,進而引發疼痛感。

3. 更容易骨折

骨質疏鬆患者容易發生脆性骨折,比如股骨近端骨折、橈骨遠端骨折、脊柱壓縮性骨折等。

4. 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後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骨質疏鬆的預防

1. 健康飲食。適當增加高鈣食品的攝入,如牛奶、蛋類、豆製品等,同時要少喝茶、咖啡等容易造成骨質丟失的飲料。另外,骨頭湯中鈣含量並不高,反而是脂肪、嘌呤等含量較高,經常食用可能引起其他健康問題。

2. 適當運動。運動一方面能夠增加肌肉力量,保持對骨骼的支撐,另一方面能夠調節內分泌,起到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的作用。可以選擇游泳、打太極拳、步行等低強度長時間的鍛鍊方式,避免過度激烈的運動。

3. 保持日照。保持一定的日照量有助於人體自身合成維生素D,從而增加對鈣質的吸收。

劉宇傑介紹,骨質疏鬆的治療首先需要檢查骨密度,隨後根據具體病因綜合制定治療方案,因此建議骨質疏鬆患者除改善生活習慣外,也要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診療,遵從醫囑服用藥物,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健康的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