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華總會長魏家祥揶揄,財政部長林冠英每每遇到有利消息就搶功勞,不利消息則「閃一邊」!
他調侃,稅收增加主要原因在於2018年國際油價大增,而國際油價大起,難道林冠英也有功勞?他在臉書擬文指出,公司稅是以公司的財政年(Financial Year)來計算。他舉例,一家公司的財政年若始於2017年7月1 日,其財政年就為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希盟2018年上台執政約為7個月,況且公司財政年也不一定落在希盟執政時期,林冠英如何能說這是希盟的功勞呢?」??他說:「更細緻的解釋,就算退一步以一家以1月1 日至12月31日為財政年(Financial Year)的公司來說,2018年初分期支付的公司稅額,是以不少過2017年公司盈餘的85%來計算,並在第6及第9個月進行調整。」換言之,首6個月,以及之後第7至第9個月分期支付的公司稅額,大部分都以國陣執政時期的經濟表現來進行估算,林冠英又如何能說這是他的功勞呢?魏家祥也提到,關稅局總監宣布,3月1日起銷售與服務稅將擴大徵稅範圍,洗衣店、主題娛樂公園等也要開始徵稅。他感到疑惑,當初希盟承諾銷售與服務稅不會加重人民,尤其B40群體的經濟負擔,難道林冠英覺得B40群體不會到主題公園玩樂,不會光顧洗衣店嗎?「徵收人民的稅,然後把錢放在第三國產車嗎?為何每每有利消息,林冠英就快快跳出來攬功;而如同擴大徵稅範圍的不利消息,他就閃一邊,交由關稅局總監宣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