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疾病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每年全世界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高達1500萬人。而據我國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城市居民心腦血管死亡人數約占總死亡人數的50%,這一比例在農村略低一些,大約占了三成。心腦血管疾病之所以令人害怕恐懼,因為它具有致殘率高、復發率高的特點。在心腦血管疾病發作後倖存下來的患者之中,7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勞動能力的喪失。而在腦中風的群體當中,病人出院之後,一年的復發率約為30%,即3人之中便有1人會在一年內復發,而5年的復發率,更是高達59%。
Sponsored sunnymedias.com
...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心腦血管疾病與血管環境的持續惡化有關。譬如長期的高血壓,可使腦動脈增厚、變硬而出現血管畸形的情況,一旦因工作的壓力或情志的變化,血壓驟然升高,則有腦溢血的危險。再比如,高糖、高脂、高膽固醇等食物的攝入,容易使血液變得黏稠,血流速度變緩,動脈內壁上容易形成粥樣硬化的斑塊,血管則變得相對狹小,而更加容易堵塞,從而導致出現冠心病、心絞痛、腦供血不足等疾病,甚至發生心肌梗死和腦梗死。
在過去的幾千年里,對於防治心腦血管疾病,中醫藥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它能從多個環節,對心腦血管疾病進行有效的干預與控制。
急則治其標——緩解心腦血管疾病後遺症,防止復發
對於突發性腦出血或腦血管栓塞(腦梗)倖存下來的患者來說,如果出現了言語不清、口眼歪斜、手足麻木,甚至半身不遂的後遺症狀,3個月到1年的時間,往往是治療的最佳時期。否則一旦錯過了這段時期,局部組織功能發生退化,則會極大增加治療的困難程度。
Vincent Tan Gives RM600mil To Malaysia
Sponsored foxyportal.com
...
服用中藥等自然療法,可以醒腦開竅,疏通經絡,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常常是心腦血管後遺症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與此同時,治療需配合患者肢體的運動,如幫助患者翻身,按摩局部的肌肉,活動關節等。
對於那些曾經發生過突發性心梗的患者來說,宜常備急救等藥物,一旦出現了心前區疼痛等前期症狀,宜立即含服,以防心梗復發。
緩則治其本——從飲食、起居、運動、情志四方面入手,改善血液環境
1. 飲食調養
所謂「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重膳食的均衡搭配,以改善血管狀況。血稠血黏,平時易疲勞的人,宜多食山藥、蓮子、黑木耳、胡蘿蔔、芹菜、香菇等健脾益氣、通絡降脂、降糖的食物;肉類宜以魚、海蛤等淡水、鹹水動物為主,少吃豬牛羊雞肉等。
【2019運勢預測】_詹惟中紫微命格_紫微斗數測試
Sponsored 靈機文化
每日少食多餐,飲食宜清淡、有規律。主食、蔬菜、肉類的比例大約是7﹕5﹕1,即吃7口米飯或麵條、饅頭,可以配上5口的蔬菜,1小口的肉類,以徹底拔除血管內多餘的營養,而將正氣充入人的體內,養護身體的各個角落。
2. 起居調養
心臟血管疾病最怕突冷突熱的溫差變化,及過冷、過熱的環境。因此,臥室陽光宜充足,廁所宜與臥室靠近、溫度適宜,室內夏天不宜過熱,冬季不宜過涼,以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突然發生。
子時(23﹕00~1﹕00)應處於睡眠狀態。最好能提早半小時入睡,即晚上10:30之前進入睡眠狀態,讓血液充分進入到肝臟之中,以解除血里的毒素。另外,房室宜有度,以節慾保精。
...
3. 運動調養
生命在於運動,而心臟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做過於劇烈的運動,運動時也不宜大汗,而造成血液里的水液流失,從而誘發心梗或腦梗的發生。他們宜以靜功為主,如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以充分導引體內的氣血運行。
4. 情志調養
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最忌大怒和大喜。怒則氣上,大喜傷心,都易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突發情況。凡事多從正反兩方面去思考,以避免情緒的波動帶來的氣血劇烈變化。安然而處之,則五臟六腑氣血協調,人健康長壽。
喜歡的記得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