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口問》有「上氣不足」之說;《靈樞海論》更有「髓海不足」之言;《素問玄機原病式五運主病》雲:「風火皆屬陽,多為兼化,陽主乎動,兩動相博,則為之旋轉」;《丹溪心法頭眩》則偏主於痰,更有「無痰不作眩」之論,並提出當「治痰為先」。
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六字訣,氣功
中醫認為:「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它內聯臟腑,外絡肢節,每一臟腑都有一條自己的經絡,正常情況下氣血在經絡上的運行是暢通無阻的,如果由於某種原因,導致經絡不通,那麼它相應的髒腑就要得病,反過來如果某一臟腑得病,其相應的經絡也會不通。」所謂「不通則痛,痛則不通」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要想保健身體,防治疾病,就要想辦法保證經絡的暢通。而因為手三陰三陽經的起止點大都分布在手指上,而手指上這些穴位又被稱為各條經絡的「井穴」。
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六字訣,氣功
《素問至真要大論篇》雲:「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靈樞口問》有「上氣不足」之說;《丹溪心法頭眩》則偏主於痰,更有「無痰不作眩」 之論,提出宜「治痰為先」。
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六字訣,氣功
中醫認為:所出為井,井穴為各條經絡氣血的生髮之地。所以氣穴在此處比較弱小,加之氣血在連接點也更易阻滯不通,所以,我們需要通過加強活動手指來刺激手三陰三陽經的井穴和起止點,從而達到暢通其經絡,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六字訣,氣功
如健身氣功?八段錦「左右開弓似射鵰」動作中的「八字掌」,通過坐腕和食指上翹、可以有效地刺激太淵和商陽穴,達到暢通肺經和通肺經的目的。筋縮人的站立姿勢很特別,屈膝、屈髖、胸部微微向前傾,臀部則微微向後,不能站直,走路時步伐無法開展。
人的手指由於離心臟較遠,加之中老年人氣虛血衰,氣血由於動力不足難以到達該處,如果再加上精神緊張,便會導致微循環不暢,其結果是手指厥冷,血壓升高。因此,在練習時,如果我們加強對手指的刺激,注意力達梢節,可以有效地調理氣血,使練習者甲皺微循環和毛細血管開放的數量增加,達到改善微循環、降低血壓的目的。
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六字訣,氣功
如健身氣功?六字訣「呵」字訣中,通過兩掌的捧、翻、插、撥,帶動肩、肘、腕、指各關節柔和連續地屈伸旋轉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刺激末梢神經,改善局部微循環,起到祛除邪氣、疏通經絡、增強機體免疫機能的作用。筋縱因於外感熱邪、脾胃虛弱、陽氣損傷、針刺中筋等,治宜補氣益血,榮養經筋。
健身氣功的每套功法裡都有強調手指運動的練習,包括手指的捲、屈、伸、撐、組掌、成勾、變指等,如易筋經中的「出爪亮翅」、 「青龍探爪」;五禽戲中的「鹿角」、「猿提」;六字訣(呵字訣)中的撥掌等;八段錦中的「八字掌」、「握固」等。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說「筋長一寸,延壽十年」的原因:筋脈不縮、少縮,血脈就通暢。
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六字訣,氣功
中醫養生注重天人相應、形神相和,四時變化,講究飲食協調。比如扁鵲提出「食能排邪而安臟腑,神能爽志以資氣血。攝生者,氣正則味順,味順則神氣清,神氣清則合真之靈全,靈全則五邪百病不能幹也。」另外,明代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箋》更是系統闡釋了養生之道等。中醫養生之道凝結著古人的智慧,極具中國傳統特色。
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六字訣,氣功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大腦感覺中樞管理全身的痛、溫、觸、壓以及位置和運動覺等軀體感覺,手掌、尤其是手指在感覺中樞所佔的面積將近一半。易筋經,八段錦,五禽戲,六字訣,氣功,資料表明,經常活動手指和用腦,可以促進腦細胞活動的增多,有利於建立的突觸聯繫,使突觸前後膜增厚,接觸廣泛,儲存傳遞信息的化學合成,從而達到健腦增慧、延緩衰老的目的。
如健身氣功?五禽戲「虎戲」中的捲指和「猿戲」中的快速屈腕撮鉤的變化,意在通過手指靈活快速的動作變化來刺激大腦,加強神經——肌肉的靈敏性,進而延緩腦細胞的退化過程。《黃帝內經》明確記載:骨正筋柔、氣血自流,筋長一寸、壽延十年。日常生活中的習武、氣功、瑜伽鍛煉都屬於拉筋運動。
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六字訣,氣功
運動養生,生命在運動,中醫養生提倡適量運動,中醫傳統功法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六字訣等在調養身心、強身健體方面有很大助益。
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六字訣,氣功
中醫氣功是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千年的發展歷史中,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像胥奶奶這樣的病例不勝枚舉。當前氣功領域的相關功法、康養方式逐漸升溫,為群眾健康做出了貢獻,但也出現了一些盜用和歪曲氣功概念,進行神化、玄化宣傳的現象。論壇上,專家指出必須從根本上扭轉氣功神秘化傾向,用正確的理論佔領氣功陣地,充分發揮中醫氣功的防病治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