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愛黏人總是要求「抱抱」呢?背後的心理原因爸媽要知道,看完請對孩子好點

@ 2019-01-22

要抱抱,蹭蹭媽媽,亦步亦趨的跟著媽媽,這些爸爸媽媽看似黏人的行為,這其實是孩子在尋求安全感的表現。他既好奇外界的新鮮事物,又缺乏足夠的安全感,所以他會回來蹭蹭,或者媽媽走到哪兒,他跟到哪兒,確定媽媽還要自己,願意帶著自己,才敢在媽媽「愛的庇護」下放心大膽的去探索新世界。

所以,黏人其實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表現,不要刻意拒絕,不要延遲滿足,給他安全感,幫助他們去適應環境。等他內心不再惶恐了,不害怕了,自然就敢鬆開你的雙手去探索新世界了。

為什麼孩子總是要求「抱抱」呢?

一、 抱抱相當於獲得力量

當寶寶哭泣的時候,當寶寶害怕的時候,當寶寶孤獨的時候,父母的「抱抱」,能夠給寶寶無限的力量,讓寶寶安心。其實孩子對父母抱抱的渴望,就是孩子對愛的確認。

記得看爸爸去哪兒5的時候,小小春問陳小春:「爸爸你會永遠愛我嗎?」,在孩子生長的過程中,總是會需要父母的愛,但是孩子不確定,所以就只能通過求抱來確認這個愛,所以說孩子求抱抱的時候,就是孩子在確認愛的時候。

二、要抱抱是本能

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總是被羊水包圍著,來自媽媽身體的安全感讓寶寶感到十分的踏實,溫暖。

不過,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這種天然保護頓時消失,此時孩子會恐慌、害怕。這也是為什麼剛出生的孩子那麼喜歡讓大人抱著,一放下就哭的原因,只有感受到媽媽的氣息,那種熟悉感會讓寶寶覺得十分的安心。

三、寶寶想要更多的安全感

媽媽的抱抱是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的自然需求,心理需求,寶寶年紀尚小,對周圍的環境感到陌生,恐懼,媽媽溫暖的擁抱會讓寶寶獲得更多的心理安慰,內心安全感更充足,小時候被媽媽抱抱比較多的寶寶長大後會比較自信,正能量比較多,另外,寶寶在和媽媽抱抱的時候,身體會釋放名為內啡肽的激素,能夠讓寶寶的身體更健康,發育更好。

其實,無論孩子長得多大,父母的擁抱都會給孩子無限的能量,無論在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父母的一個擁抱足以給孩子內心足夠的安全感。

所以,父母們,請對孩子好點兒吧,主動的擁抱孩子,給孩子安全,給孩子力量。

你有經常抱寶寶嗎?

那孩子為什麼這麼黏人呢?

沒有把握好第一個分離焦慮期 在孩子6~9個月時,會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分離焦慮期,這時的孩子會對父母形成明顯的依戀,以及對陌生人產生恐懼。在這個時間段,孩子如果沒有明確的第一依戀人陪伴在自己的身邊,例如媽媽經常出差或不在身邊,經常更換照顧孩子的人,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身體接觸等,都有可能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

錯過孩子的第二個分離焦慮期 第二個分離焦慮出現在孩子1.5歲左右。此時,孩子的心智也成長了,最主要的一個標誌是他自我意識的產生。此時孩子可能會通過各種語言和行為反復地確認一個問題:媽媽到底愛不愛我。得到的答案肯定與否,都將對他們將來黏人的「表現」起著關鍵的作用。

沒有高品質的陪伴 陪伴的品質會影響孩子黏人的程度。可能有很多媽媽會說:我是全職太太,一天24小時都在帶著孩子,可孩子為什麼還會黏人?其實呢,歸根到底還是因為父母陪伴的品質不高。高品質的陪伴從時間上來講,最好是一天1~2個小時的全身心投入。當然,如果家長陪伴的品質特別高的話,只有半個小時也勝過一天24小時的無效陪伴。

缺乏社交的機會和示範 一些媽媽可能會發現:當很多孩子都在參與遊戲時,卻只有你的孩子不參加,黏在你身邊。但實際上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有這樣情況的孩子,他的父母多半也不是很主動。

從孩子1歲起,家長就應該有計劃地多帶他外出,多接觸其他人,並且鼓勵孩子主動與其他人交往,這樣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同時也可以有效降低孩子對爸爸媽媽的依賴感。

最後,再次提醒父母,幾乎所有黏人的孩子,都不是莫名其妙、故意和大人做對。 真正得到過愛的回應的孩子,孩子才能夠有足夠的安全感去獨自應對外界的世界,獨立於爸爸媽媽自己生活。 所以,請對每一個黏人的孩子溫柔以待吧。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