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購買儲蓄保險,承諾20年後可拿回近13萬令吉,如今錢財落空,保險公司卻這樣說!

@ 2019-01-20

導語:網友投訴,23年前父親買了一份儲蓄保險,承諾會有近13萬令吉的回報,如今錢財落空,保險公司竟然這樣解釋!

為了老來有個保障,很多人都會在年輕時將賺到的錢部分存入銀行,部分拿來購買儲蓄保險。

大部分的保險代理員在推銷儲蓄保險時,也會鼓勵民眾一定要提早為退休做好準備,或這筆錢在20年後可以拿來用作孩子的教育費,重要的是這份保單可以讓你更有「紀律」地存錢。

圖片來源:取自面子書

然而,早前就有網友在面子書上發文,指父親在1994年所購買的保誠(Prudential)儲蓄保險,檔上雖然寫明20年後可以拿到新幣4萬2000元(約馬幣12萬7855令吉),但到了今年3月份時,他的父親卻只收到一張2萬多新幣(約馬幣6萬零883令吉)的支票。網友解釋說,父親這些年來所投資的數額是大約新幣3萬多元。

「我們就到保誠辦公室去投報,要求他們解釋為何公司無法給予合約上所寫明的數額。」

「結果,該公司職員竟然隨便掰個藉口敷衍我父親,說他們公司沒有賺多少錢,所以只能拿到這樣的總額。我父親想要見公司經理,但被拒絕了。」

「這樣難道是正確的嗎?如果20年後的結果是虧損的,那為什麼人們還要投資在保誠呢?如果我父親當時將這筆錢投資在其它專案,那可能的獲利數額會是很多倍!」

「我的父母都只是小販,我不想看到他們老來還要受苦。」

然而,20多年過去了,當年售賣這份保單給其父親的保險代理員,早已經沒有在保誠公司上班了,讓網友父親非常無助,不知道可以找誰幫忙。

網友強調,父親的這份儲蓄保險保單,自1994年以來就一直固定存錢進去,也從來都沒有申請提款。

圖片來源:取自面子書

根據網友所上傳的檔顯示,保誠保險公司對於其父親的遭遇所給予的解釋是,由於當時的投資環境不理想,因此子基金的表現不如預期。而這中間,像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都是造成子基金表現不好的原因。

不過,讓網友感到疑惑的是,為何1994年當時拿到的檔顯示,保證會拿到新幣4萬2000元,而根本沒有「預測」這個詞,導致出現誤導性的情況。

網友透露,這間中雖有保誠保險代理員前來向其父親解釋整份保單,但對於那新幣4萬2000元,根本沒有人可以清楚地做出解釋。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第1頁 第2頁

來源:focus.cari.com.my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