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上的白絲能去火?它到底是什麼?

@ 2019-01-18

冬季時節,橘子大量上市,成為了人們喜愛的水果。不過在食用橘子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注意到在橘子瓣的表面,具有很多白色網狀的「脈絡」,這就是所謂的「橘絡」。那麼,這些橘絡到底是什麼鬼呢?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橘絡的分布,那麼可以發現橘絡並不是雜亂無章的。這些橘絡的主要「發源地」,是橘子果柄和果實的著生部位。在每個橘瓣平坦的「背部」,都可以觀察到有一條粗大的橘絡和果柄相連。

橘絡主要由果柄基部發出(圖:飛雪)

從橘瓣背部這條粗大的橘絡上,可以分出很多細小的分支,而如果掰開橘子可以看到,相鄰橘瓣的分支,又可以彼此聯合成一個較大的橘絡,分布於兩個橘瓣之間。

分布於橘瓣間的橘絡(圖:飛雪)

此外,在橘瓣的「脊」上,也會有一條較小的橘絡連接在果柄基部。如果小心剝開橘瓣表面那層膜就可以看到,橘子的籽那尖尖的一頭,就是與這條橘絡相連的。

橘瓣的「脊」上也有橘絡(圖:飛雪)

那麼,這些排列有序的橘絡是做什麼用的呢?其實道理很簡單,這些橘絡,實際上是橘子果實中的維管束。它們可以被看作水分和營養物質的「管道」。橘子果實正是有了這一個網狀的物質運輸管道,才能累積水分、有機酸和糖,造就了橘子酸甜的口感。

我們知道,橘子的果肉是由一粒一粒的「果粒」構成的。而這每一個果粒,其實上是由橘子果皮內側的一根果皮毛髮育而來的。這些毛原本著生於果皮內側的膜上,隨著果實的發育,水和營養物質通過果柄,經由橘瓣背部的橘絡被輸送到這些毛內,這些毛逐漸膨大,成為了我們看到的「果粒」。如果我們小心的剝開橘瓣表面的膜,可以看到每個果粒的基部,實際都是與膜相連的。由於在橘瓣背部具有更多橘絡,使得果粒和膜結合緊密,因此橘瓣背部更不容易剝乾淨。

每一個果粒都和膜以及背後的橘絡相連(圖:飛雪)

而位於橘瓣「脊」上的橘絡,則主要為種子的發育提供營養。橘子籽的尖端也具有維管束,並與橘絡相連。這也是橘子的籽都集中在橘瓣「脊」一側的原因了。

橘子籽的尖端和橘絡相連(圖:飛雪)

由於橘絡的本質是維管組織,而維管組織則主要由細胞壁較厚的導管細胞、纖維細胞等組成,因此吃上去感覺比較硬。不過相比於果肉來說,橘絡含有更多的纖維素,因此吃橘子時,沒必要將橘絡除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