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戳右上方加關注!每天上午準時與您分享三篇優質文章~本文共計1326字,閱讀僅需2分鐘~
在中國,過年的習俗源遠流長。一進臘月,就要開始準備過年的一應事務了,宮廷自不例外。百姓過年尚且忙碌、講究,何況對禮儀、排場有著嚴格規範的皇家?每一項活動都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宮廷過年,奢華高調,異彩紛呈。
乾隆皇帝像 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清人繪《心寫治平圖》卷
乾隆年間規範宮中各項制度,國家筵宴儀式被載入《國朝宮史》,還欽定《宮中現行則例》,將元旦、萬壽、上元、中秋、冬至、除夕等節日規定為宮廷家宴、群臣宴、宗親宴的筵宴日。除夕、元旦家宴是皇帝與后妃女眷、親王、皇子等分別舉行的團圓宴。雖為家宴,也要嚴格遵守禮儀程序進行。
清乾隆 剔紅 飛龍宴盒(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剔紅 飛龍宴盒 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二年(一七三七年),皇帝與后妃女眷在乾清宮舉行除夕家宴。家宴由內務府承辦,皇帝御宴桌擺冷膳、熱膳、群膳四十品,後擺酒膳、茶膳各二十品,再加上餑餑、小菜、湯、粥、蜜餞食品等一百零八品;皇后頭等宴桌減少為六十四品;貴妃、妃的二等宴桌每桌兩人,嬪、貴人三等宴桌每桌三人,膳饌為三十二品。家宴所用餐具,皇帝用金龍盤、金龍碗,金勺、金箸;皇后用里外全黃暗雲龍盤碗,金勺、箸;貴妃以下無金餐具,各用「位份碗」(代表等級身份的餐具):貴妃、妃為黃地綠龍盤碗,嬪用藍地黃龍盤碗,貴人用醬地藍龍盤碗。
清乾隆 剔紅 飛龍宴盒 故宮博物院藏
筵宴開始,皇帝升坐、離去都要演奏中和韶樂。在皇帝進茶、進酒、進饌時,與宴者要叩頭行禮,被賞賜茶、酒、饌時,與宴者還要叩頭謝恩。儘管筵宴餚饌豐盛,品種繁多,但出於禮儀和禮節的約束,與宴者只是擺擺樣子罷了,根本不能真吃真喝,以免失體面。所行禮儀完畢,皇帝離坐,家宴結束。
乾清宮前陳設的演奏中和韶樂的樂器
第二天的元旦晚宴,乾隆皇帝又在乾清宮舉行家宴,與宴者為皇子、親王等本支子侄、兄弟等。家宴亦由內務府承辦,筵宴材料由親王、貝子、貝勒等「具先期進獻,後賜筵宴」。如果筵宴材料不夠用,再由內務府具折備辦。屆時,乾清宮內寶座台上設皇帝御宴桌,寶座台東西向分別設王公、皇子宴桌。宮廷家宴,根據與宴人員的年齡輩分不同,依高低排列座次。皇帝御宴桌為主,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然後自北而南,東西相向,依次排列皇子、親王宴桌。筵宴所用餐具、宴饌品種數量亦有嚴格的等級區別。皇帝宴桌、宴饌的品種、數量遠高於其他宴桌。其他各宴桌也要分出若干等級,以示尊卑之別。
清道光 黃地綠彩雲龍紋 碗 故宮博物院藏
但過年家宴也有例外。乾隆元年(一七三六年)皇帝過年的家宴,正值雍正皇帝喪期之後。年三十晚上,乾隆皇帝與後宮女眷們(乾隆皇帝剛即位,還沒來得及分封后妃)在重華宮聚坐。家宴的菜肴僅有炒雞蛋、炒豆腐、燴三鮮、清蒸關東鴨子、鹿尾攢盤、煳豬肉攢盤、蒸鴨子、羊烏叉、燒鹿肉、煺鹿肉等,其次是年年糕、竹節卷、小饃首、老米干膳等米麵食物,只有燒湯煮餑餑是應年景的食品。
清 金鏨花蝠壽紋 匙
乾隆六十四年(一七九九年)正月初一,太上皇乾隆皇帝在昭仁殿進早膳。檔案記載:「用海屋添籌有幃子膳桌,擺拉拉一品、燕窩紅白鴨子八仙熱鍋一品……鴨子粥進一些,克食三桌、盤肉八品一桌、點心八盤、羊肉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