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14日舉辦聯合交接典禮,由副總統陳建仁(中)擔任監交人,卸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左)將印信轉交給新任院長蘇貞昌(右)。(資料照,王德為攝)
蘇貞昌回鍋重組內閣引來外界討論,號稱要「大破大立」卻僅是將賴內閣複製貼上。國民黨立院黨團直言,根本看不到回應民意的地方,更多的是派系分贓與妥協。對此,資深媒體人彭蕙仙則指出,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形容蘇內閣「會做事、接地氣」,但與賴內閣95%相似的蘇內閣,之前做不出讓民眾有感的成績,同樣一批人,為什麼到蘇內閣就可以了?彭點出兩大關鍵。
蘇內閣名單出爐後許多人批評,前行政院長張善政昨表示,他原本對內閣改組有2項期待,但改組幅度太低,等於兩項期待已落空1.5項。此外,國民黨立院黨團也指出,蹉跎一個半月後,所看到的內閣名單幾乎是複製貼上,根本看不到回應民意的地方,更多的是派系分贓與妥協。
然而,留任的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日前說蘇貞昌這次組閣,核心理念是要組立刻上手、能接地氣、強化溝通、拔擢中生代,組成一個「會做事,接地氣」的內閣。蘇也指示各部會加強與人民溝通,透過「社群媒體」與民眾溝通,讓政策更貼近民心,政策推動過程更加順利。
對此,彭蕙仙在奇摩「政事觀察站」撰文指出,與賴內閣95%相似的蘇內閣,之前做不出讓民眾有感的成績,同批人為何到了蘇內閣就可以了?她指出有兩大關鍵,包括領導人的目標改變,對施政的輕重緩急有不一樣選擇,以及換了閣揆,所以領導的風格改變。
彭蕙仙指出,蔡英文強調新內閣要讓人民有感,何謂有感?就是有錢可進人民荷包,未料蔡政府才剛小試一番,立刻引發「紅包之亂」。至於領導風格改變,主要可能是寄望蘇貞能嚴格治軍,讓內閣上緊發條,能夠提高效率。但彭說在蔡英文以「連任至上」做為施政目標的前提下,官員的效率只是反映執行長官意志的忠誠度,與創造優異的執政成績不一定有關,因此與所謂「接地氣」天差地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