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發海參時會掉顏色,還會掉渣?這些現象正常嗎?

@ 2019-01-15

冬天到了,又有很多人開始吃海參了。

吃海參之前要先發海參,發海參最主要的步驟就是煮和泡。有些人在泡發的過程中往往會發現一個問題:水可能會變成綠色,裡面還會漂浮著一些類似海參殘渣的物體。

海參掉顏色,海參掉渣,在消費者看來或許是海參存在質量問題的表現,但實際上,只要海參能夠正常發大而不是過於軟爛,那掉色掉渣就是正常現象。

首先來說說掉顏色。海參本身就是有顏色的,黑褐色、棕褐色都有,這也和海參自身的生長環境有關係。煮泡海參的水會變顏色,並不是因為海參染色掉色,而是海參表面本身的顏色剝落,就像煮胡蘿蔔的水是橙色,煮菠菜的水是綠色的原理是一樣的。

海參在發制過程中掉渣,其實也是正常現象,一來海參有可能沒有清洗乾淨,在煮的過程中就會把泥沙和殘渣煮掉,二來海參表層其實是有角質層的,泡發海參時角質層會脫落,就形成了掉渣。

有的海參在煮制過程中的確不掉渣,那是因為這些干海參在加工過程中,已經去掉了表面的角質層,也就不會出現掉渣的現象了。

不過,如果發海參的過程中出現這個現象,還是需要注意一下的。那就是很多人發泡海參的時候容易出現海參發爛溶化的現象。普通的掉渣是發海參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但是大面積的掉渣乃至爛掉、溶化,就證明發海參失敗了。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可以歸為以下幾點。

一是海參煮的時間太長,導致海參過於軟爛。海參在煮的過程中要控制好時間,如果不確定煮好沒有可以用手輕輕掐一下,能掐透就說明煮好了。另外,海參大小有差距,煮好了的海參要撈出,然後繼續煮沒煮好的。

其次是海參在泡發過程中水溫沒控制好。泡海參的水溫度一定要低,最高不能超過5℃,一旦溫度過高,海參就容易出現化皮現象。還有就是發海參的過程沾上了油脂,這也是一定要避開的。

如果發海參的步驟都沒有問題,但還是出現了溶化軟爛的情況,那就有可能是海參的質量有問題了,有些海參在加工的過程中為了增重,反覆加入添加物進行加工,破壞了海參的的體壁細胞和結構,導致海參容易煮爛。


相关文章